翻新时间:2015-12-13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1、《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2、朗读训练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
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课文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句句、一行行地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响在我耳旁……
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哪几件事重点描写闰土的动作,其中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三个问题引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来,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体现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闰土身边。
我亲切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晚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银项圈,捏了胡叉,轻轻走去,用力刺去……难怪闰土英俊、勇敢、机灵的形象给学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来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特点已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
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激发指点学生读、想、说、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思想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在读、想、说、评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领悟得到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考试
- 雪
- 我的航模情结
- 日记
- 做贺卡
- “书迷门第”
- 常远日记四篇
- 吹泡泡
- 乡下孩子
- 小霜花
- 猫
- 节约用水
- 花bo会
- 看机器人科普展
- 给妈妈洗脚
- 试论高等教育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思考
- 浅谈高等学校艺术普及教育刍议
- 浅析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四步曲”
- 浅谈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 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 关于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浅谈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探讨
-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 试论加强大学生忧患教育
- 浅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及模式
- 水手、淘金者、战地记者杰克·伦敦
- 朗读,语文教学必不可少──《变色龙》教学反思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变色龙》教学杂谈
- 《热爱生命》有关资料
- 自主学习也需要恰当引导──《变色龙》教学反思
- 从消极走向积极,从模糊走向清晰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给记叙性课文编写“续集”
- 独辟蹊径 舒卷自如──《变色龙》活动课
- 杰克·伦敦的悲剧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想起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 教课一得──《变色龙》板书艺术的构思
- 《变色龙》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