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1、《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2、朗读训练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
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课文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句句、一行行地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响在我耳旁……
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哪几件事重点描写闰土的动作,其中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三个问题引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来,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体现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闰土身边。
我亲切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晚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银项圈,捏了胡叉,轻轻走去,用力刺去……难怪闰土英俊、勇敢、机灵的形象给学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来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特点已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
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激发指点学生读、想、说、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思想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在读、想、说、评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领悟得到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
- 我和陈明续写
-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 友谊的见证
- 建议书——珍惜水资源
- 读《少年闰土》有感
- 小木船(2)
- 保护环保建议书
- 续写《少年闰土》
- 小木船
- 仿写《少年闰土》
- 小木船
- 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 续写《少年闰土》
- 珍惜资源 造福子孙
- 浅议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 浅议如何使数控仿真软件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
- 浅谈城市规划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 试论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 试论远程教育中网上学习的局限及对策浅议
- 试论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为赤峰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
-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 对县级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讨论
- 文献资源数字化与数字化资源开发
- 构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
-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地方文献建设
- 浅谈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析
-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牲问题
- 《日月潭》 范文习作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 《北京亮起来了》 重点问题探究
- 《日月潭》 趣闻故事
-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 《日月潭》 训练素材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