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常中求度,启发想象,重视思想教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评析
本课的讲授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遵循常规,教中求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这是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中求变的一个可贵的创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李老师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第二、既重文字,又抓思想
在本节课里,李老师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如对第三段开头两句话的归纳──时间、风势、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对“淌”“流”“滴”等词语的辨析比较;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更可贵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李老师这样做,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从诱发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的认识;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将认识在实践中具体体现。这两层意思又都紧密地联系语言文字训练,既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又锻炼了语文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第三,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课文。在本节课里,李老师结合课文娓娓地创设了一段黄包车夫在严寒的黄昏拉客觅食的凄惨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引起了感情的共鸣,收到了应有的效果。想象力是学生智力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李老师在讲课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其作法是:
1、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
3、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在本节课,李老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想象鲁迅先生可能会回答的话,既帮助学生悟出课文的真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第一次
- 五个手指头
- 模仿《手指》
- “端午”的名称奥秘
- 第一次骑单车
-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 巧写对联的书法家
- 假文盲
- 难忘的第一次
-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 手指
- 由《假文盲》联想到的
- 难忘的第一次
- 第一次尝试
- 第一次做饭
- 地方文献的征管用
- 地方文献与西部开发
- 论文献收藏的地方特色
- 西北地方文献的源流、发展及特点
-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 试论《高级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
- 浅析化学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 关于建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的思考
- 探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有效的原则和方法
- 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 浅析“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
- 浅谈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
- 浅论高校师资培训模式的创新发展
- 浅谈现代教育观指导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建立
-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 《小鹿的玫瑰花》同步写作训练素材
-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巩固篇
- 《小鹿的玫瑰花》习作指导
- 《小鹿的玫瑰花》整体阅读感知
-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提高篇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一
- 《笋芽儿》趣闻故事
- 《笋芽儿》课前透视
- 《笋芽儿》教学目标
- 《一粒种子》
- 《小鹿的玫瑰花》重难点分析
- 《小鹿的玫瑰花》之老师语录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二
- 《小鹿的玫瑰花》同步写作范文
- 《戏答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