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一段小插曲──《月光曲》教学谈

一段小插曲──《月光曲》教学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一段小插曲──《月光曲》教学谈

《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了。我正引导学生概括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我认识到贝芬是位有同情心的音乐家。

生:我认识到贝多芬热爱穷苦人民,他的歌是为穷苦人民所写的,就像这首《月光曲》是为盲姑娘所写的。

师:说得真好。贝多芬确实是一位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他的许多歌都是为劳动人民所创作的……

(就在这时,班上一位叫仁智的同学举起手来了。)

仁智: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刚刚有同学说《月光曲》是为盲姑娘所写的,这只是个传说。昨天我从网上下载有关《月光曲》的资料(生说着拿起放在桌上的资料。那是我前天布置的查找资料的作业,准备上完课后交流的),其实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失恋的时候写的。当时他与一个小他十四岁的叫朱丽叶的姑娘相恋,但由于地位悬殊,年龄又相差太多,朱丽叶的家人反对。后来她嫁给了伯爵成为伯爵夫人。贝多芬十分痛苦,就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该生的一席话引起了一阵轩然,我心里也突然凉了半截,当时我只知道,课文有关盲姑娘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真实的创作背景并不了解。现学生已了解真实情况,我还如何就课文引导学生,让学生相信贝多芬是一个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呢?就在这一念头掠过之时,只见佳鸿同学站起来了:

“老师,既然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失恋时写的,为什么还要编这么美丽的故事来骗我们呢?”

面对学生的质问,我突然灵机一动:“仁智同学自己上网查资料,让我们了解真实背景。这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很难得的。刚刚佳鸿提出的问题也很有针对性。这肯定也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疑问吧!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贝多芬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现实中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们肯定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音乐家良好品质的赞扬才编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还将它编入课本,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并学习他。”

许多同学听了我的话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

可就在此时班长站了起来:“老师,可我认为,如果贝多芬真是个热爱人民的音乐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为劳动人民创作的,那生活中不就有许多反映他这一品质的故事吗?如果从这些故事中挑选最典型的写出来,再编入课本,那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好家伙,多尖锐的问题。我不禁为他鼓起掌来,许多同学也跟着鼓起掌来。

师:荣森同学的问题提太好了。陈老师现在也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因为我也赞同他的看法。是啊,选择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你们回去再想想,还有什么原因使人们为《月江曲》编这么美丽的传说,并将它编入课本呢?或者写信问问出版社的编辑……

课堂上的这一段小插曲,让我欢喜让我忧。网络世界已逐渐贴近小镇的孩子了,他们将面向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不再是课本、作文选,及那几台电视节目;我与孩子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已建立起来了,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再是老师说什么是什么了……这不值得欢吗?忧的是面对孩子知识面的扩展,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充电”;面对孩子那越来越多的独到见解,我将如何更好地关注他们,开启他们,给予他们更满意的点拨与指导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灭鼠联盟致人类的一封信
杯家四兄弟
沉默的大多数
在自然中生活
请迷茫走开
浸泡过的陈山楂
“谢谢”
每当存亡的时刻
女孩的成长滋味多
人之常情
带着感动出发
人生无极限
超越极限
带着感动出发
好奇心
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思路——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简介(1)
关于幼儿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智慧来源问题
浅谈如何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新手型幼儿教师教学用语童趣化的探究
以内容型激励理论透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因
集团战略与多元化经营目标研究(1)
浅谈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新贸易理论及其技术和制度因素(1)
对幼儿教师生命的反思
论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1)
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提高策略
浅谈新理念下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数学教材的开发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研究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1
《静夜思》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6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4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5
《影子》教学设计2
《影子》教学设计1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2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7
《掌声》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