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4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上完《一夜的工作》,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近课文
周恩来是中国的一大伟人,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但对于21世纪的少年来说,他们却是陌生的,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我觉得学生对文章人物不了解,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就会不深刻。如何拉近总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和领会总理的伟大人格呢?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周总理的书籍、资料等,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通过搜集资料的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好课外读物,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广泛搜集并交流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为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文章
《一夜的工作》一文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层次展开的。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故我也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紧紧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读后又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刻刻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学”的目的。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三、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讨、思考、朗读
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后在全班交流,学生相互启发,提高了认识,对总理崇敬、爱戴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四、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明确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波浪线标出工作劳苦,用“?”标出生活简朴,在书页空白处写几句话,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愿自己不断摸索、不断努力探求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雾的早晨
- 我们的校园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秋天
- 妈妈的爱
- 我爱我家
- 校园一角
- 秋天
- 校园的早晨
- 日记一则
- 妈妈的手
- 花蝴蝶和小蜜蜂
- 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 橱柜里的餐具
- 学 溜 冰
- 朱学勤:2004: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 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法律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 从东亚文明传统中开拓中国外交智慧资源
-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
- 文化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中的障碍
- 和平传统与中国崛起
- “发展”的“异化”与“经济”的“文化”
- 关于现代主流学术传统的反思
- 新传统主义与现代化——透视艾森斯塔德的东亚发展观
- 中国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权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度及其运作方式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A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B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A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B
- 《万年牢》1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A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A
- 《麦哨》教学设计A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B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A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B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B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