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一夜的工作》观后感
听了王老师的《一夜的工作》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是一种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和情感的完美结合。文字离开了情感,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文字,就失去了生命的鲜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知道应该尽可能的把文字承载的丰厚情感传达给学生。这样的课,应该是激情荡漾的课,时思绪分飞的课。但是我能做到的,却仅仅是个人的极力渲染,学生却难以产生足够分量的震撼和共鸣。王老师的课上来却直觉书香满室,激情满怀,热泪盈眶直至哽咽的不仅是老师,更多的是在场的学生。师生都沉浸在伟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境界,才是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境界。导课时一段激情满怀的诗歌朗诵,连讲课过程中的每一句经意或不经意话,都包含着深情,都包含着热泪。整节课,他的情感时而像小溪一样自然地流淌,时而像大海中的波涛一样澎湃。这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学生感动着,激情荡漾着。这些都是与王老师的丰富的课堂用语分不开的。
或许,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几个生字,学会了几种语法。王老师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
其次,他那种艺术家的充满激情的心灵也时刻感染着我。因为他有这样的心灵,所以,他在上这样的课的时候,首先感动的是他自己。他自己首先被这种氛围所感动,于是,用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感染了我们在座的学生。所以,他的课自始至终充满情感,最后,一个堂堂男子,也涌出了激动的泪水。整节课,我都看到他的眉头紧锁着,因为他被一种情绪所控制着,所感染着。
在这节课中他也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比如,学生读书时他就这样评价──读书就要这样,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自然地表达出来。也许,这才是我们的语文,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美妙的语文。学生倘佯期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让我们为着建设这样的语文而努力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狗和猫
- 爷爷练起了“二节棍”
- 我在老师的培育下快乐成长
- 井里的青蛙出来了
- 学会勇敢
- 我学会了擦玻璃
- 学擀饺子皮儿
- 许一个愿送给你
- 逛电脑城
- 科普展
- 我蹬上了天安门城楼
- 快乐的日子
- 家乡的嘉陵江大桥
- 校园的大樟树
- 奇妙的石头
- 提高劳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 从歌唱音色角度探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处理
- 歌唱心理对人声音色形成的调控作用
- 在古琴乐音中沉醉
- 《乐音与噪声》教学反思
- 加强“立体交流”激起“共鸣效应”
- 高考试题中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应试对策
-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 限定继承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 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传统音调特征
- 浅论新课标下的合作学习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 温州市区交通噪声污染及控制对策
-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
- 某城市交通噪声防治配套政策研究
- 论非常法定财产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构建
- 品读语言之美 领悟写作之功
-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 心灵品读,情感灌注──《故都的秋》教学案例及思考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 诗意故都──《故都的秋》课堂艺术新探
- 囚绿与困己──解读《囚绿记》
- 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细读《囚绿记》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囚绿记》有关资料
-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 《囚绿记》备课参考
- 浅谈《囚绿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