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关于“雨”的诗文
一、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雨景(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三、雨(郁达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年那么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做《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树的卫士
- 这算啥
- 聪明的猫
- 雾
- 我们的教室
- 我
- 小雪花
- 日记一则
- 花皮球
- 森林里的神医
- 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
- 爬山
- 致郭晶晶大姐姐的一封信
- 这算啥
- 自我介绍
- 论室内设计中的陈设艺术
- 谈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 董事会制度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1)论文
-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 中欧垄断协议规制对限制竞争的理解(1)论文
- 分析文艺院团演艺产品成本控制
- 对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 浅论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1)论文
- 绘画艺术教学中新图式的创建
- 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上)(1)论文
- 论探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相似点
- 论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合同效力-历史考察与原因分析(1)论文
-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 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谈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
- 《静夜思》综合资料教案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 《雷雨》教案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
- 《打电话》教案
- 《葡萄沟》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纸船和风筝》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一株紫丁香》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称象》教学实录及点评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