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3
我也要做雨点儿──《雨点儿》教学片断及评析
生:“老师,为什么大雨点和小雨点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生:“是呀,为什么云朵妈妈让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师微笑地说:“那小雨点和大雨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儿呢?”
生:“大雨点水多一些,小雨点水少一些。”
师:“那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生思考……
生:“老师,我知道了!”师面向他,笑着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就没有水,所以大雨点去那儿。水多了,那儿就出了花和草。”
又有生补充:“我也知道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已经有水了,他们要小雨点就够了,如果水多了会淹死的!”师笑着点头。
“我还知道!”又有人说到:“雨点儿都很聪明,它们不会乱去地方的。”
有人喊起来,“我也是雨点儿!”“我也要做雨点儿!”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文字,更是人文思想的理解升华。这是人教版第一册中课文《雨点儿》的一个小片段。文中大雨点与小雨点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处,使“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新版的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材上增加了许多生活化、人文性的内容,而这些对于学生呢?一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和心理都是薄弱的。怎样让他们自然的感悟文中的内容?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雨点儿》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天真的提问,老师并没有用成人的一套思想去引导学生,而是让他们自由理解,在自己的轨迹上成长。老师巧妙的把困扰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理解,结果是老师和学生的阵阵微笑。
一直思索教学中找不到可以让学生感悟起来的内容,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可以让学生感悟的一个“点”。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自有自己的一种看法、理解,老师在教学中真的只是引导,千万不要越权,把学生还不能接受的东西硬是塞进去。面对新课标的要求,老师更是时刻在思索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方法。就像故事中的那样,老师不一定要直接的对学生说:“你们也要做雨点,让祖国的大地更美丽!”学生在自己的感悟中也会发出内心的呼喊“我也要做雨点!”这时,学生感觉到的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畅想未来,想象自己也是雨点,也会像雨点那样让大地变的美丽。也来寻找课文中的雨点,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的精彩。
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语文版2004年9月20日(第38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郊外的秋天
- 智擒老鼠
- 这就是我
- 我是:将军"
- 有爱就有力量
- 我和同桌
- “绿色卫士”在行动
- 这个菜,可真不好买
- 我完成了一次家庭作业-默写古诗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妈妈的爱
- 有趣的游戏
- 防地震的房子
- 我是一滴水
- 春天的发现
- 欺诈概念辨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水库移民的公平补偿及其立法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运行模式新探法学理论论文(1)
- 要约撤回或撤销的比较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 公 平(2)法学理论论文(1)
- 正义的理想与误区
- 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 酷刑与功利主义--一个伦理学的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正义的理想与误区
- 系统法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司法独立及其实现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法学理论论文(1)
- 论 公 平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议“安乐死”法学理论论文(1)
-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 《荷叶圆圆》教学1
- 《荷叶圆圆》教学2
- 《荷叶圆圆》教学4
- 《要下雨了》教学3
- 《乌鸦喝水》(A、B案)四
- 《四个太阳》
- 《美丽的小路》教学3
- 《要下雨了》教学1
- 《要下雨了》教学4
- 《要下雨了》教学2
- 《荷叶圆圆》教学3
- 《美丽的小路》教学1
- 《美丽的小路》教学2
- 《夏夜多美》教学1
- 《荷叶圆圆》教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