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6
教师学期小结
三年满师后,学习到了很多教学的技巧。工作第四年,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都需要融入自己更多的思考。07学年的第一学年,跟着自己所带的班级升入了二年级,对班级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熟悉,也使我有更多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语文教学
一是力求扎实。因为是第二轮教二年级,对第三册的课文比较熟悉,但对于教学,还是力求扎实。在教学之前,自己事先朗读课文,理解文本,在进行教案的设计与修改,并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成果,不生搬硬套,简单模仿。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采用听写等形式检验、巩固孩子所学的知识,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中进行具有则很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力求创新。对于教学过程有新的想法,对环节的设计做出一些适当的修改,在实践中尝试,反观课堂教学效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剖析,为后面的课文教学而积淀。
三是在复习阶段力求兴趣和效率。复习阶段练习量比平时稍多,如果主要以讲、练为主,没有及时跟上的评价机制,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机械,学得比较枯燥,因此,复习阶段为了努力激发孩子在复习阶段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复习的积极性,在班级里推行了复习积分的方式。每次的作业除了等级制之外,还有相对应的积分,反正与复习有关的一些练习、作业、听写,都以积分的方式进行计算,达到相应的积分进行兑换复习苹果,再次积累后兑换相应的奖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作业的认真度,也培养了孩子的荣誉感,要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二、品德与生活
这一学期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上了一节片里的品德与生活研究课《炎黄子孙》。在磨课中不断提升自己,切身感受到每一次的备课,每一次上课和修改,都是一次蜕变。从中,让我感受到品德教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增强了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吸纳整合力,让教师能够根据学习发展态势和学生综合素养动态生成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课堂生成资源是不可预设的,老师要有高超的驾驭技巧,才能将其点石成金,反之则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同时作为一名品德老师,更要学会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其途径:第一,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要求应具备的认知、技能与素质。第二,反思学生能获益的各种资源状态,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第三,拓宽校内外教学资源渠道和分享渠道。
另外,教师和学生虽然可以相对独立的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自身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学生才可能获得相互理解。
三、需要努力的地方:
1、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2、多学习理论书籍。
3、辅导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豆子
- 我的蝈蝈将军
- 时间都去哪了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黄山导游词
- 养蚕
- 颐和园导游词
- 再逢中秋
- 观察
- 可爱的小猫
- 因为选择不同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胜似亲人
-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 学术会议通知
- 会议记录介绍
-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 会议管理制度
-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 会议记录的功能与误区
-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 民航会议议程
- 会议记录范例
-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 案件追踪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 《春天的声音》
- 《春天的图画》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春天在这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春天的雨》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