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行性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行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6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行性

" [摘 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提出。适应了当前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还有坚强的制度保证和前人的艰苦探索及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拥护,只要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这一美好建国蓝图是完全有条件变为现实的。

[关键词]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行性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强的制度保证、前人的艰苦探索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拥护,是完全有条件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

一、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所谓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把它的实质和内容概括为:“全体公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有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健康协调发展,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活力的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和广泛的,但笔者认为,其核心则是社会资源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相应的社会和谐需要处理的和谐关系也应包括:经济组织内部的和谐、政治组织内部的和谐、文化组织内部的和谐。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民间组织内部的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以及这些组织之间的和谐等。社会由人构成,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源。作为社会成员,人与人之间既存在争夺资源的互斥性,又存在彼此依赖的互补性。每个利益主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占有更多的资源,但是任何人离开他人也无法生存。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矛盾,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

经济组织内部的和谐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关于自然资源配置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求人对自然的索取控制在合理的度之内。何谓合理之度?那就是人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自然的破坏程度,务必要低于自然的修复能力,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人的劳动产品分配方面。即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要解决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如何体现公平合理。而目前中国,起点公平、机遇公平、结果公平都没能较好的实现,贫富差距已成为不和谐的主题。

政治组织内部的和谐是关于民主与法制问题。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其实质是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做到这一点,一要注重群众民主参与,创新民主决策机制,要善于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重视民生,又要重视民权,民生之中有民权。法治以其规范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谐社会中法制目标是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政治,核心是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咎。法治政府的特征是公民基本权力法律保留,权力有限与取权法定,程序行政,责任行政和司法监督。法治社会特征是公民应具备的法治精神,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享有的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社会组织依法对国家权利实行有效监督。

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文化是指群体或社会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其理想、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它包括教育和科学两方面的内容。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分配强调的是全体公民如何合理公平地享有。现在我国享受义务教育、国民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其权力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已成为国人公认的不平等,构成了不和谐的一大安全隐患和突出矛盾,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不仅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危及社会安全引起动乱,将使改革开放多年所取得的成绩毁于一旦。因此,要高度重视,从多渠道多层面去分析研究,认真解决。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和谐”理念。有对其研究的学者,将“和谐意识”视为“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其主要特征,是以儒家思想体系普遍和谐的“天人、人际、国际、身心”,四大关系为中心,以佛道教和谐思想为补充,并以此展开,成为各自的思想体系。比如,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他通过传统的文化宗教乃至政治制度形式的“礼”,表达出在传统社会中国人对于“和”的追求理想。把代表价值理念的“和”与重视社会规定的“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统思想家们有大量论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者,天在之正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篇》)。“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之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篇》);在描述社会理想方面,传统思想家们提出了很多可贵的见解。如《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最闪光的内容之一,虽然这些追求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可能实现。但却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更为当代的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提到和谐社会,更没有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容和目标。但是,他们给未来社会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的社会将是消灭阶级和国家机器和消灭私有制,进而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些思想正是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宏伟的理想蓝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整个俄国社会的历史,决定了社会主义最迫切的任务是反对专制政府,争取政治自由”。③建立一个“新型的国家”,即“由俄国人民代表立宪会议或由苏维埃会议统一起来的工兵农等等代表苏维埃共和国”。④ “在自由的国家里,管理人民的只能是人民自己选出来的人”。⑤ “一切官员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⑥新型国家建立后,必须对国民经济,“能有成效的管理”。“发展国内经济”。⑦ “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的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⑧政治上实行广泛的民主,“民主意味着平等。很明显,如果把平等正确了解为消灭阶级,那末无产阶级争取平等的斗争以及平等的口号就具有伟大的意义。······从形式上的平等转到事实上的平等,即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⑨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建国初期,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配置国内有限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发表了重要文章《论十大关系》文中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文章,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要求全党同志要学会民主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虽然后来发生了一些失误,甚至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但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邓小平同志义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义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科学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把实践“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从邓小平提出的发展就是硬道理,到江泽民把发展作为执政党的第一要务,使我国的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正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发展,什么社会矛盾也解决不了,和谐只是美丽的空中楼阁。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发展基础上水到渠成顺乎其自然的事。

五、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集大成者

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既适应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的要求,又适合了我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的需要。

党中央提出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科学发展观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建国方略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又是我们党对国内外执政党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有着和谐思想文化传统的社会氛围里,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要党中央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道德、国家民主法治、家庭和睦和" 个人素质提高,四个有机层次上下功夫。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注释:③ 列宁选集[M](第1卷).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209.

④ 列宁选集[M](第3卷).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47.

⑤ 列宁选集[M](第3卷).革命的教训.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117.

⑥ 列宁选集[M](第3卷).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15.

⑦ 列宁选集[M](第3卷).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496.497.

⑧ 列宁选集[M](第3卷).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509.

参考文献:

刘 吉 .建造社会主义社会宏伟大厦[N].社会科学报,2005.9.29.

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朱庆芳.数字里的中国社会和谐度[N].社会科学报,2005.6.28.

胡守钧.分享资源要提倡社会共生论[N].社会科学报,2005.3.10.

于向阳.和谐社会与民主法制[N].社会科学报,2005.5.1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接力赛
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
猫和老鼠
天气娃娃
这算啥
我们的教室
花皮球
致郭晶晶大姐姐的一封信
记一次献爱心活动
十二生肖
聪明的猫
假如我是孙悟空
月亮
2011年企业管理人员的入党申请书
大一学生的入党申请例文
2011年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国家公务员的入党申请例文
银行职员的入党申请例文
普通大学生的入党申请书样稿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党申请书样文
陆军学院军校学生的入党申请书
公安局人民警察的入党申请
国有企业员工的入党申请书模板
水利局工作人员的入党申请参考
电视从业人员的入党申请书
2011年工厂工人的入党申请例文
青年大学生的入党申请书模板
大学生村官的入党申请书例文
欧洲物流:新的战场
谈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几点要求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
探讨民族唱法如何用“声”
探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
音乐情境教学方法研究
环境音乐在经济区的运用
音乐美学释解
古筝艺术发展历程研究
地铁车站遭恐怖袭击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的物流与经济区的发展
高师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谈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7
《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7
《陶罐和铁罐》教学建议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8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6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故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9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