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中国园林构景方法
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看抚州迎国庆上演《同一首歌》
- 秋意
- 两只小鸟
- 舅舅家的狗
- 我家红鲤鱼
- 国庆节
- 我最难忘的老师
- 我为妈妈洗脚
- 鲸的自述
- 失败也是一首歌
- 春天的公园
- 捡“钉子”
- 胡杨会哭
- 书
- 成长是一种幸福
-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章之条文要旨与例示民法论文(1)
-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民法论文(1)
- 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民法论文(1)
- 婚前财产协议离我们有多远民法论文(1)
- 试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民法论文(1)
- 商法的精神民法论文(1)
-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民法论文(1)
-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四)民法论文(1)
- 人身关系”流变考(上)民法论文(1)
-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民法论文(1)
- 从诉权看民事诉讼启动主体的扩大民法论文(1)
- 析劳动合同、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关系民法论文(1)
-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三)民法论文(1)
- 论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民法论文(1)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
-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4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4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5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6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8第三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7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建议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