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5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摘要: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以文名于朝,但归宿却大有不同,陆贾以善终,而贾谊却伤悼早夭。究其原因,不仅与两人身处的 政治 利益集团不同有关,陆贾属于当政的军功受益集团,而贾谊出于新兴的法吏集团,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集团内个人的命运;而且还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陆贾世故圆通,贾谊伉直不屈,性格的差异同样也 影响 个人政治的前途,终致两人同出而异终。就两人思想体系而言,陆贾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贾谊则本儒近法而乐老庄。二人思想的异趣,不是学术的分裂,而是学术由”百虑”向”一致”,”殊途”向”同归” 发展 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到汉武帝时,这一学术演进过程才告基本结束,而陆贾与贾谊俱本于儒家,实为董仲舒公孙弘倡导儒术独尊张本。

关键词:西汉 陆贾 贾谊

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掌承顾问,议论应对,均曾为太中大夫。陆子位显于朝,竟以寿终。班固曾对他做出极高的评价,说他比之刘敬、叔孙通、郦食其、朱建诸人,“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其最优乎”![1]贾生却左迁冷落,自伤悼而早亡。陆子与贾生不同的人生命运,不仅与汉初时势相关,而且与两人各自的思想倾向及性格也有莫大的关系。

陈涉首难,群雄竞起,陆贾、郦食其、叔孙通等有识之文士也不甘寂寞,史载:“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缙绅之徒骋其知辩,并成大业。”[2]“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擥英雄,以诛秦项:任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3]可见汉帝国的建立,文士武夫相竞功,文士也功莫大焉。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文士无军功, 自然 不得受爵赏,但他们仍属军功受益阶层无疑[4]。军功受益集团是西汉初年政治权力的主导集团,参与汉帝国创建的文士与他们在利益要求上基本上是共同的。

文士不附骥于武将之后,自汉立后亦是如此。“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5],叔孙通定朝仪,而陆子“乃祖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6],文士与武夫竞功,以求与之侔,并为利益共同体,这与亡秦立汉之时是一脉相承的。吕后死,吕氏欲尽诛诸功臣武将,军功受益阶层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诛吕兴刘,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这次政变之所以成功,与陆子联络周勃与陈平这两个政变关键人物有极大关系。这正说明陆子与军功受益阶层的利益同构关系,陆子与绛、灌诸人关系深厚自不在言。参与刘邦集团的文士们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同属一个政治集团,共同分享获得的政治权力。

而贾生则不然。文帝之时,汉廷内政治结构稍有变化。即法吏官僚阶层开始萌现,贾生正是此阶层的突出人物。贾生为专制皇权计,主张力黜军功受益阶层,迁徙诸侯国,使“列侯悉就国”,因此,激发了自己与之的矛盾。但此时,军功受益集团仍垄断着朝廷大权,直至汉文帝晚期,这一状况还没有根本的变化[7]。所以,“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8]。贾生与主政的军功受益集团交恶,其政治前途可想而知。

贾生不仅在政治利益上与军功受益集团有所抵牾,其思想对于当世来说也过于激进。汉初以至文帝,朝野仍以清静无为为主流思潮。而且文帝初即位,因以代王入继,又是受功臣拥立,对功臣存狐疑之心,因此,政治上必求抑制势力过于强大的军功受阶层,而致政治平衡和政权安定。以是,文帝虽“好刑名之学”[9],但仍不得不稍作收敛。而贾生主张大举改弦更张,遍观其策论,屡屡攻击主张“毋动”、“毋为”之人,而这些人,皆是汉文帝周遭之近臣,他们立论制策慎重且保守,追求政治稳定[10]。他们难于苟同贾生的政论。如此,贾生孤立于朝,无所援籍,文帝虽好贾生,却无奈何于朝臣压力。贾生终于左迁长沙王太傅。从此,就再未返回中央权力中心。

与陆子构结军功受益阶层主势者不同,贾生与之持疏离、黜难的态度。这不仅是利益、思想、意念的 问题 ,实与其人性格有很大的关联。

贾生则为人伉直,不假虚饰,这可能与贾生深受法家思想之染有关,具有法家刻薄真朴的性格。贾生初受吴公推荐入朝,“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恃才放旷,锋芒毕露;又议正朔服色,“悉更秦之法”,迁徙诸侯,使列侯就国,全然不顾军功受益集团的强大势力[14]。贾生为人至刚,以己意更张 社会 ,操之过急,过秦而又入秦之窠臼,及放流长沙,吊屈原以自喻,尚励志自勉,不妥协合污;而久之,不得复受文帝征见,又做《服鸟赋》,伤悼以自广,有寄情于庄子之意,进取之意尽失,并最终因梁怀王堕马而自伤不已,哭泣多日而死。这又展现了其性格脆弱的一面。处逆境而自失,处顺境而张扬,也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的不成熟。

贾生的悲剧是 中国 古代具有独立性格文人的共同悲剧。他们志洁行廉,与俗人俗政不可并立,但若流入庄子之脉,不仅可惜,而且可叹!他们遁离人世,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以身正世,让不贤之人掌控社会,使社会日益腐败。而陆子之属交构权势甚急,其心正其意诚则政事大治,反之则政事大坏。古代 政治 思想皆高德义而黜诈伪,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亦不失为现实之举。

诚如本文开头所言,陆子与贾生人生道路的歧路,也部分由其所持思想使然。思想的倾向决定个人的政治主张,有时也决定个人的处世态度。从现在陆子与贾生所存留的文字材料看,二人的所持思想有同,但亦有异。

陆子守本于儒家,自古即有定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这一点,今本陆子著《新语》中可证,《新语》凡引文处,除一处出自《老子》外,其他皆出自儒家经典如 《诗》、《论语》、《易》、《孝经》等[15],而称述先圣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论更是比比皆是。可见《史记》所记不诬。班固《汉书·艺文志》列《陆贾》二十三篇,而本传不载,其中当有《新语》各篇。《隋书·经籍志》亦列《新语》入子部儒家类。四库馆臣相沿不改,认为“据其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其称《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16]

由上可知,就其思想 内容 而言,历代均归陆子为儒家,这从其学术传承上也可得到佐证。王利器先生认为,陆子之学,盖出于荀子。《盐铁论·毁学篇》说:“李斯与包邱子俱事荀卿。”(按:浮邱伯即包邱子,亦即鲍丘, 文献 所载不同,实为一人)。《汉书·楚元王传》也说:“(楚元王刘)交与申公受诗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荀子晚年适楚,终老于兰陵。而陆贾为楚人,从浮邱伯游学,也是意料中事。《新语·资质篇》说:“鲍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盖陆子与鲍丘游,因得以闻荀子说于鲍丘[17]。由此可推知,陆子学宗荀子,而陆子及《新语》宗法儒学可以明辨。

陆子以儒为宗,但不斥黄老道家,尽管其书中仅一处引老子“上德不德”之言,但对老子精神的阐述却可遍见于全书,看来陆子也有尊崇黄老道家的倾向。其述老子清静无为,曰天地万物“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也”[18];而“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不过,“无为者乃有为也”[19],目的是达致“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的为治理想。

另外,老子思想的朴质精神也见于陆子书中,如曰“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23],又说“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谗言似贤,美言似信”[24],皆近老子本义。

而柔刚转化更是老子真义,《新语·辅政篇》曰:“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连,退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

正是如此,所以有学者认为陆子“兼儒道二家”[25],或以为陆子为“新道家”者亦有之[26]。

然而,一个人的思想到底归于何派,应看其主流倾向。尽管陆子多称引道家,但已如前引先贤诸言,陆子思想主流还是儒家的。何为儒家?“儒家者流……游文地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27]“儒者……其大抵本于仁义及五常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28]陆子的思想正与此合。他说:“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29]又讲“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30],是以陆子提倡“仁义”之意明矣。 反观以上所述,综览《新语》全书,陆子仍是以儒为主,而不斥黄老道家。

陆子虽宗儒尚道,但却也多表现为力辩之士,《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游走于诸侯群臣之间,以知辩行纵横之事。他虽说项羽归刘太公吕后未果[35]。但他两赴南越,数服赵佗,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其谈辩的能力[36]。所以,陆贾以辩士著名于世。扬雄《法言·渊骞篇》评价说:“言辞:娄敬、陆贾。”司马迁也说:“余读陆生《新语》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37]及陆贾劝说周勃、陈平联手翦灭诸吕,拥立文帝,苏秦、张仪亦不过如此[38]。亡吕而继刘氏,功可以周、陈两人比侔,其纵横之术可谓精矣。

以是观之,陆子的思想乃是宗儒好黄老而好纵横。

贾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学”,然观其学,仍宗于儒学。河南守吴公“闻其(贾谊)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而吴公“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39],李斯也尝学事于荀子,那么,贾生如孟子,对于儒学,乃“私淑诸人”而已。

而侯外庐诸先生认为,贾生《治安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荀子》之《富国》、《议兵》诸篇的结构,而且在思想上也深得荀学修养。《治安策》关于置三公三少以教训太子,主张从孩提之时,以道习之,他的立论点就是基于荀子的“惟善者伪也”的 理论 。同时,贾生又有荀子“谨注错,慎习俗”思想的复述。荀子谓“积礼义而为君子”,贾生则说,“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40]这正与荀子“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之说相合[41]。

不仅如此,详析贾生思想,其核心仍不出儒学范围,同陆子一样,贾生也极力推崇仁义。他论秦之过,认为秦败即败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2],而且他也曾指责商鞅“遗礼义,弃仁恩,并心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43]。贾生认为,汉初立,“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官名,兴礼乐”,于是“乃悉草具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44],如此制度变更更是儒者所为。

在对儒学的继承中,贾生尤重于“礼”。“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45]“礼”是优于“法”的,以礼治国,则可治之安之,此也正是贾生上《治安策》的目的。他在《治安策》中讲,“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积礼义而民和亲”,“今或言礼谊之如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观之也”?[46]礼优于法,贾生的思想倾向于儒学则无可辩驳了。在荀学的传统中,所谓礼法结合,即礼与法的实质是相同的,殊途而同归。礼之用,即“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者不可及也”[47]。达到了与实行法制同样的目的。

故可见,贾生本儒,但近于法家。而贾生尚法家于史也可证见。吴公学事李斯,以治平天下第一为汉廷尉,可见非为醇儒,儒法兼学且法重于儒可想而知。贾生学事吴公,亲爱非常,又通诸子百家之学,其尚法亦可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然而,贾生并未学法家为政的具体措施,而是深得其精义,他只是反对立法于一尊,强调的是礼法结合。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因势变通,依权设立,本是法家行事之本,贾生深然之。所以他认为汉初独长沙王不反,“非独性异也,亦形势然也”。表现出对时势的良好把握。法家务实而精于事势,不尚空谈。贾生亦观于当世之要务,“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于疏举”[48]。其分裂诸侯,损抑匈奴,重农尚礼,习教太子诸策,可抗于商君《垦令》、《农战》、《开塞》、《靳令》诸篇,虽管仲、李斯之计不能过,确为法家之风。至于“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49],亦非腐儒所能比。

然而,贾生郁郁不得志,渐生遁世之想,太史公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50]贾生又入老庄境界。其《服鸟赋》多引庄子《齐物论》、《养生主》之文,“从 自然 天道观的相对无穷,到知识的相对无真,以至人生观的死生齐一,结论为庄子的知命委命”[51],较之《吊屈原赋》以屈子自喻,又深了一层消极。贾生无途于公卿之道,转而向慕自然,亦属自况之举,使心有所寄聊而已。

贾生宗儒重法而乐老庄,与陆贾殊为不同。

陆子、贾生思想俱宗儒而各倾向有异,除与各自经历、性格相关外,也实与学术自身的传承衍化有莫大关系。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言百家“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而汉初,正是学术“同归”、“一致”的关键时期。百家同归于“儒”,而造新汉代“新儒学”。陆子、贾生的思想各自代表了向汉代儒学衍化的不同路径。百家由独立而“一致”为以儒为宗的几家,亦是学术整合的第一步。至汉武 时代 ,董仲舒、公孙弘倡导独尊儒术,也正是这一学术整合即已完成以后才能得以实现的。

注释: [3]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军功受益阶层与下文法吏集团,此两概念均引述自李开元氏之观点,所谓军功受益集团,即以刘邦集团的军吏卒为主体,根基于因军功而被赐予的军功爵及相关既行利益而形成的 社会 阶层。法吏集团则是以通晓律令章程而升任为官僚的法吏官僚集团。详见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 研究 》,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5]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8] [12][13][37][38]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7] 《史记·张丞相列传》载:申屠嘉“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后,文帝见“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事实上,在此之后,掌控朝中大权者又转入军功受阶层第二代,如周亚夫、陶青诸人,可见军功受益阶层势力之盛。

[9]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39][49][50]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5]另有引《谷梁传》两处,按:《谷梁传》成于汉武帝时,当为后人窜入。

[16] 《四库全书总目》卷91“子部儒家类”[M].北京:中华书局,1965.770.

[17]王利器先生考陆贾书可以印证《荀子》处甚详,参见王利器.新语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8. [19][31][32] (西汉)陆贾.《新语·无为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0] (西汉)陆贾.《新语·怀虑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1] (西汉)陆贾.《新语·思务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2]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24][30] (西汉)陆贾.《新语·辅政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5]王利器.新语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11.

[26]参见熊铁基.《秦汉新道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8](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3](周)孔丘.论语·颜渊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4] (西汉)陆贾.新语·至德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5] 《史记·项羽本纪》载:“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

[36] (西汉)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41]侯外庐等. 中国 思想通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6-67.

[42](西汉)贾谊.过秦论[J].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51]侯外庐等.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国色天香游记
可爱的猪
我的小乌龟
接力赛
我的“虫”爸爸
快乐的一天
三八妇女节
去澡堂洗澡
看奶奶
粗心的我
我想……
帮妈妈刷碗
我得了进步奖
修理大师
假如
廉政治准则学习方案
男生暑假减肥计划
加强社会治安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
党员争优创先活动计划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方案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方案
小学生迎“六一”儿童节作文竞赛方案
高考安全保卫方案
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策化方案
酒店母亲节活动策划
机关干部三进三同党性分析报告
大学母亲节活动策划
小学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方案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方案
小学生暑假减肥计划
物权变动制度视野中的政治哲学意蕴(1)论文
制度差异与政治反对
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论物权自助行为-物权自我保护与实现之维度(1)论文
对影视广告限时的思索
农村集体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法律探讨(1)论文
欧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1)论文
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有效政府
谈国产喜剧电影的思考
再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1)论文
对体育影视娱乐化发展策略探析
影视广告空间的形成及体现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影视广告音乐的困难及策略
《借生日》教案
《柳树醒了》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月亮的心愿》教案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失物招领》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春雨的色彩》教案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
《雪孩子》善引导教案
《雨点儿》教案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