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唐代兴衰与杜诗之变

唐代兴衰与杜诗之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唐代兴衰与杜诗之变

摘 要:杜甫诗歌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前后期风格发生巨变,文章立足于唐代兴衰的历史背景,来阐述社会生活对杜诗风格转变的重要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杜甫及其诗歌特点、杜诗转变的历程与表现、唐代社会变革对杜诗的影响等。文章认为诗人长于社会,其一句一咏皆是社会生活的体现,唯立足社会环境、体察民事民情才能得上佳之作。杜甫用诗歌记录唐代兴衰,而唐代历史变革则成就了杜甫诗歌。

关键词:杜诗之变;唐代;历史兴衰

一、杜甫诗歌

(一)杜甫其人

1 早年游历,少年风流

杜甫出生于北方士族,从小便接受正统儒家思想教育。关于杜甫的一生,我们可以从其自序诗《壮游》中可见一二,诗中谈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可见杜甫少年便有才名;“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则记录的是杜甫一生中最为潇洒不羁的游历时光,并在此期间遇到“李杜”中的另一主角,同游梁、宋后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经历在杜甫后来的诗歌中屡有提到,如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1]等。李杜相识也十分顺应早期杜甫“陌上谁家少年”的浪漫主义色彩。

2 仕途坎坷,生活寥落

在经过少年游历之后,杜甫开始走向仕途,然而在客居长安的近十年时光里,由于受到权相李林甫的压制,杜甫始终未得重要,且生活穷困潦倒。在杜甫44岁这年,受生活寥落所迫,接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却在回家省亲时发现小儿子已饿死,从“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一句中可见杜甫心中之悲哀,同诗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的千古名句,深刻揭露了当时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

3 饱受战乱,克死异乡

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从此陷入战乱流离之中,并与天宝十五年八月不幸被俘,在此期间写下策文《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等,可见杜甫虽被身俘却仍旧关心百姓,忧患天下。至德二年,杜甫终于逃出叛军,并担任左拾遗一职,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便因“房g事件”被贬华州,至此杜甫虽一直尽忠职守却始终为肃宗所忌不得重用。至乾元元年年底邺城之战爆发,叛军胜,杜甫在返回华州的途中写下著名的“三吏、”“三别”。于大历五年冬,克死江上。杜甫一生饱受战乱之苦,却笔耕不辍写下大量诗文,现存诗歌1450首,文十九篇,赋七篇。

(二)杜诗特征

1 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四字是杜甫对自己诗歌语言的评价,从整体来说,杜诗语言沉郁。沉郁是一种重要的诗歌风格最早见《诗品序》中对萧衍的评价:“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3]。简单来说,沉郁风格的诗歌,具有感情深沉,情思激荡的特点,这一点在杜诗中非常常见,《三吏》、《三别》均是代表之作。

2 意象繁妙

人们通常认为,“意象是作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4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诗人们通过各种意象述说情思,古代常见的意象,如:柳、月、江水、鹧鸪等等都具备丰富的意蕴。研读杜诗则发现,其中运用的意象量多且新颖,独具个人特色,几乎每首诗中都包含大量意象,且在平实的意象描写中寄托情思。与唐人习惯性的堆砌意象不同,杜诗中的意象来源于生活,写眼前之景,不拘于意象的传统意义,显得信手拈来。且出于杜甫个人经历的影响,早期杜诗意象较轻快,而后期意象则偏沉郁,贯穿于前后的特点则是雄浑、写实。

3 风格多变

从整体上来说,杜诗风格是属于沉郁写实的,但事实上杜甫诗歌随着心境、处境的不同也具有多变的风格。如元稹便曾经评价杜甫:“上薄风骚,下该孤高,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事实也是如此,“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杜甫的恰同学少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杜甫的寂寞飘零;“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是杜甫的悲愤积郁。多变的风格使得杜诗内容题材更加丰富,富有变化。

4 内容写实

杜甫以现实主义著称,其诗歌内容也大多写实,少有空发议论的作品,大都是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如:借蝴蝶、娇莺等体现出暖花开时节的热闹景象,借以抒发自己短暂安居的欣慰之感;借落木、草木等体现深秋时节草木凋零的景象,抒发自己人到暮年的凄苦悲怆;再如借老翁、老妇、积尸、流血等描写民生和战争的显示景象。杜甫诗歌的内容是具体实在的,就事论事,就景抒情,内容写实也是杜诗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杜诗之变的历程与表现

(一)早期――雄心壮志,歌颂河山

这一时期有《望岳》、《赠李白》等脍炙人口的佳作。《望岳》是由三首诗组成,诗人以宏浑大气的笔触分别描写了泰山、之景,通过描写泰山、华山、衡山之景。其中第一首咏泰山,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名动天下,从此句中,杜甫的凌云壮志一览无余;第二首咏华山则体现了杜甫官场失意的落寞之情,但尾句“高寻白帝问真源”又将气势提高;第三首咏衡山则尽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这三首望岳虽表达感情有所区别,但可见此时杜诗的整体基调是积极昂扬的,内容多为抒发壮志、讴歌山河,体现了其积极寻求出世为官,并对社会国家充满期待的心态。当然此时杜甫的这种心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具体影响因素在下文中阐述。

(二)发展――积极入世,体察民情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杜甫34-44岁困居长安的十年。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作品,这一时期经历了“野无遗贤”的闹剧,在长安的十年里不得已行走于权贵之间努力献赋以求重用,然而终不得。《兵车行》主要以实景描写为主,体现官府对平民的残忍暴行,描写了官兵不顾百姓意愿强行征兵,以致普通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以《兵车行》为代表,这一时期杜甫诗歌风格与早期有着鲜明对比,在经历过现实洗礼磨砺之后,杜甫的目光转向社会现实,通过描写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体现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杜甫对普通劳苦大众的怜悯,对贵族残忍行为的抨击,和对自身不幸的哀叹,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最具代表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故乡的杏啊
打开心窗
同学眼中的我
同学眼中的我
天上的星星
关于留学的利弊
我心中的校园
我心中的平安校园
我的寒假生活
同学眼中的我
蓝色的窗户
巴国城揽胜
小波同学二三事
校园,我心中的乐园
心中的校园
社会主义与创新
浅谈4C营销理论在吉安市房地产市场营销中的运用(1)
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思想内涵
鲁迅小说《伤逝》的虚空的艺术性
关于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简论(1)论文
浅议我国司法制度如何实现“效率优先”(1)论文
精准营销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研究(1)
试论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之构建(1)论文
浅析香港回归前后司法制度之异同(1)论文
关于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与艺术传承
论“笛”在唐诗中的意象的理念
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1)论文
中国画的中和美的方式
浅谈杂技艺术的包装与舞台呈现
论我国诉讼制度中的司法鉴定(1)论文
《人物描写一组》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字词梳理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字词的意思
《景阳冈》趣闻故事
《猴王出世》重点字词梳理
《景阳冈》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猴王出世》老师语录
《景阳冈》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与难点提示
《景阳冈》考点练兵 阅读篇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问题探究
《景阳冈》考点练兵 积累篇
《猴王出世》重难点分析
《景阳冈》美文欣赏二
《人物描写一组》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