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插上思想的翅膀

信息技术教学插上思想的翅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信息技术教学插上思想的翅膀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提高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声、像、动画等网络资源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乐学"

小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知识自身缺少小学生比较感兴趣因素。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合理选用或制作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增强知识的感染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的数学,我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多媒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等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如在讲授"24时计时法的认识"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动画课件,导入新课。新课开始,随着教师的导入语:"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龟兔赛跑》,接着, 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出现了,最后一幅画是小兔3时到终点,乌龟2时到终点,裁判蓝猫宣布:"乌龟第一,小兔第二。"我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蓝猫是看什么来判断谁得第一,谁得第二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我随即板书、揭题。电脑有声、有色,一下子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意境中去,学生看着画面,听着配乐,真正产生了乐学的积极情绪。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易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难在不少概念的推导过程学生不易理解,尤其是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路,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要领自身有的尽是抽象,难理解的术语,概念出现的"依次、不断、重复"等这些术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这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上课就出示例题让学生作除法,然后观察除法算式进行概括,学生会学的吃力、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能力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而这里如果根据循环小数中存在的"循环现象"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用多媒体特殊的呈现方式引进课堂,赋知识于情趣,效果则大不相同。

一开课就用电脑演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配话外音并连续重复进行播放,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知识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循环现象,从而导入新课"循环小数"。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借助于身边的事对后面概念里将要用到的"循环"现象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对循环现象会产生好奇感,这时再出示除法式题,让学生去试除、去观察、去发现,归结循小数的规律。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奥妙之感,主动去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和规律。电教媒体在此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会学"

小学数学教学,以从知识本位、能动本位,转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一册"9加几"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制作了动态演示凑十法的多媒体课件。屏幕上首先了现十个格子的盒子里装了9只乒乓球,盒子外面4只乒乓球,先让学生看图列算式,然后电脑示从4只乒乓球里拿出1只装进盒子里,提问:"把4只乒乓球分成几只和几只?"紧接着提问:"盒子里现在有几只乒乓球,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让学生摆小棒来演示凑十法的运算过程。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并且在充分的掌握了算理之后,为今后举一反三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在实践中得应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增、删、变、调。显示动像和静像时,还应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主要显示动像;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而要适当增多一些起诱导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图像,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即时反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学生的课外复习有时又因为家长不恰当的"压迫"而流于形式。计算机学习软件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 ,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总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北大附中王鹏远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湖市第八中学邱克

参考文献:

1、《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北大附中王鹏远

2、《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湖市第八中学邱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乡的特产
杯底朝天水不流
柿子熟了
登山
亲爱的灾区小朋友
我想成为这样一位父亲
看《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卖报纸
磐石的天机
老师哭了
美丽的仙女山
《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
鳄鱼馆
可爱的小仓鼠
我的文具盒
物业公司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小学学生防震减灾演练方案
防汛防台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街道办事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急预案
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公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镇乡村少年宫教师管理制度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防盗处置应急预案
小学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学校安全疏散演练预案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英国保释制度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借鉴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的思考(17)司法制度论文(1)
日本的立法体制(2)司法制度论文(1)
日本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3)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5)司法制度论文(1)
国际反垄断法及其发展(3)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6)司法制度论文(1)
知识产权中的限制竞争(3)司法制度论文(1)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国际反垄断法及其发展(4)司法制度论文(1)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2)司法制度论文(1)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5)司法制度论文(1)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3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4
《火烧云》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3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5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2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1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4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2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