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饥渴的灵魂寂寞的工地——解读席建蜀《虫子回家》

饥渴的灵魂寂寞的工地——解读席建蜀《虫子回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9

饥渴的灵魂寂寞的工地——解读席建蜀《虫子回家》

[摘要]优秀的作品,应当蕴含着对人生的真切关注。而席建蜀的《虫子回家》就具备了这种品质,本文将从煎熬着“虫子”等农民工的三重饥渴入手,仔细分析这一篇小说是如何细腻地表现入城农民工的艰辛生活的。

[关键词]“虫子”;饥渴;尊严

Reviews of the “worms going home” written by Xi Jian-shu

Abstract: It’s accepted that every outstanding work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social life sincerecely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rits are rich in the "worms going home" written by Xi Jian-shu.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ses how the author to represent these hardship bearing by “peasant-worker” on the base of the thrice-starvation.

Key words:”Worms”; the starvation; dignity

在当下描写都市生活的小说中,关注的目光和着墨的力道在很大程度上,都集中聚焦于“另类新人”及“成功人士”之类引人注目而又易于充当谈资的群体身上,这些小说不厌其烦乃至如痴如醉地叙述描绘此类群体充满物欲诱惑和感官刺激的消闲主义生活,似乎这些人的庸碌享乐、奢侈放纵,才是都市生活的全部。而在席建蜀的这篇小说《虫子回家》⑴,则特意对在上述不少小说这的狭窄视野进行拓展,把视线转向眩目高楼底下的阴冷工地,满怀悲悯地去展现这些长年卑微无声地居住在城市,在底层艰疲地支撑着城市的繁荣辉煌,然而却很少被都市所承认、接纳的城市农民工。作者通过对农民工那空虚匮乏的生活体验和孤独窘迫的生存挣扎的真切描述,提醒我们不要遗忘了城市中还有许多被都市幻象所遮蔽、所疏离的灰暗角落,不要忽略了同在一片天空下的另一些乏人关注的“隐遁群体”。因而置身于诸多都市题材的小说之中的这篇《虫子回家》,就“万绿丛中一点红”般地显得格外可贵。

《虫子回家》以一名叫做“虫子”的农民工为中心,通过他个人的独特体验,把桃子、燕子、小燕和朱黑儿等人的冷暖悲欢融涉进来,从而展现出入城农民工以弱势身份进入物欲横流的都市后,在难以弥和的欲望与匮乏之间的挤压中,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矛盾与困惑。在这篇小说中,“虫子”这个名字其实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味,因为“虫子”身上充分体现着其他许许多多农民工的苦恼——他们像虫子一样卑微地活着,为了生存而在底层焦碌地蠕动,他们存在着,却又是虚无的,因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与作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内涵相比,彼此之间终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他们所渴望获得的,不过是些比虫子高级不了多少的原始欲望,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因为以“虫子”为代表的农民工们,无力去认识、思考以及反抗那些在他们自己周围,不断挤迫着他们的残酷世界,而只会在相互之间做些“虫与虫”的低级倾轧。结果,他们总是在“城市文明人”的拨弄下希里糊涂地做这做那,疲惫不堪却仍然时常陷于各种各样的饥渴之中,在这篇小说里就表现为煎熬着“虫子”们的三重饥渴。

一、 物质上的饥渴

农民素以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而闻名,在他们进入城市后也像都市中的韧草一样,即使是在水泥森林营养微薄的角落缝隙中,同样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他们心中没有对富足生活的渴望。相反,越是在困窘匮乏的波涛中挣扎,对于富足生活的渴求就越像远方灯塔所发出的耀眼光芒,强烈吸引、支撑着他们为此而忍受现实生活的辛酸、苦闷。

北方的冬天,是一个寒风呼啸、滴水成冰的漫长季节,而农民工们为了在干活时不碍手碍脚,就很难把自己包裹得严实,加上他们的工作场所又从来都是没有多少遮掩的露天工地,结果在这种冰凝大地、酷寒逼人的恶劣里,“干活的时候稍稍一停下来,手和脚便有要冻僵的感觉”,“天和地是灰蒙蒙的,房子和人也是灰蒙蒙的。即使大晴天里,太阳照到身上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暖意”。

工地的饮食在数量上足以吃饱,可是在质量上却总是让人失望。为了压低资金消耗,工程队的头儿们在食物供应上能省则省,用一些营养价值低、安全品质没有保证的次劣货来凑数,喂猪养鸡式的糊弄他们,“工地上一星期也打两回牙祭,但那肉总有一股怪味儿,远远赶不上家里的香”。春节前好不容易有一回在开饭时大伙发现大木桶里装满了香喷喷的洋芋红烧肉,可最后却察觉那是刘总、华经理几个人为了笼络人心,好让农民工们在过年期间留下来继续开工而抛出的“饵料”,根本不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然而为了能够多赚一些钱,虫子等农民工们却只能压抑自己的怨气和不快,按照工头的要求去做。为了不再遭受物质饥渴,就必须忍受物质饥渴。这是一个悖论,但同时却也是一个让他们无可奈何的冰冷现实。

在对虫子等人的物质饥渴进行叙述时,作者的语调是冷静客观的,很少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然而透过文本沉静的表层,读者却能细腻真切地咀嚼、感悟到蕴涵于其中的,作者对于处于物质饥渴之中的农民工们的一片深沉悲悯。况且,联系到当下的迷恋于渲染时髦摩登的高档次生活的都市题材小说来看,作者能够从其中猛然闪出来,专注于对这种具有强烈反差的氛围的营造谋划,确实难能可贵。

二、 情感上的饥渴

物质上的饥渴,往往导致情感上的饥渴。可同样,物质上的畸缺,却也常常导致情感上的畸缺。这在虫子等农民工们的身上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他们由于自身学识的浅薄,以及所确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范,“情感”这个词原本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和广泛内涵,在他们那儿发生了可怕而可悲的萎缩,他们的“情感”饥渴实际上已经蜕变为了原始的纯粹的性饥渴,仅要求在肉体上获得短暂的惬意和快感,而无意追寻在更高精神层次上的净化和升华。

以虫子为例,他对同乡女孩小燕怀有深深的爱慕之情,然而他的“爱慕”,并不是建立在彼此的志趣、理想和追求等相互契合的那种成熟的基础之上的,而仅仅是源于人作为动物的那一面的原始的性需要,只因为小燕模样长得漂亮,有着“一双大眼睛,两只大奶子,夏天时衣服穿得薄一走路就乱晃”,所以虫子的“情感”饥渴竟然就是渴望有机会能“弄小燕一回”而已。这样仔细分析下来,他对小燕的“爱慕”其实不过是一种粗俗的性欲望罢了,与真正的爱欲有着极大的区别,所以这种欲望所指向的对象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于是在这种欲望的没能在小燕身上获得满足的情况下,虫子便由另外两个农民工朱黑儿和“和尚”怂恿着去找“三陪”,把自己的欲望宣泄在一名不仅与小燕在名字上相似,而且在眉目之间也有着几分相像的“三陪女”燕子身上。在虫子整个性饥渴的释放过程中,他应有的对自己的判断始终是缺席的,故而他对自己所参与的社会丑恶行为丝毫不感到羞耻。

然而,当虫子转念想到他所爱慕的同乡小燕和亲妹妹桃子过年之后要去南方打工的计划时,却随即猛然联想到,她们去打工莫非就是去“打燕子这种工”。这种想法使得这时他的道德意识突然迸射出来,于是他的心骤然“开始扑腾扑腾地跳,跳着跳着便乱成了一团,紧接着浑身便开始起鸡皮疙瘩”,感到极度惶惑和害怕。可是必须指出的是,他这种失态的表现,并不完全是由于他幡然醒悟到,必须对女性的人格尊严给予应有的尊重和严肃对待,而是含有某种“我可以玩弄别人家的女人,而我家的女人却绝不能让人猥亵”的不良心态在内的意味。因而他由此所产生的苦闷和焦虑,并非是一种现代人健康正常的道德观念,虽然能够引发读者的同情,但却回避不了其中那些应该深究的灰色成分。

不过这毕竟让他被迫意识到了自己所参与的这种行为,对于他人的人格尊严是怎样的一种亵渎和侮辱,认识到他们性压抑的发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自己和“三陪女”的纯朴善良被 销蚀吞噬的过程,短暂的惬意之后,反而会陷入更为深重、痛彻的无奈与恐惧。考虑到这一点以后,“情感”饥渴随之开始以新的形式折磨起虫子来,促使他心急如焚地掏出自己视之如命的钞票,通过给马头儿、毛头儿两个工地小头目送礼,设法找机会返回家乡劝止小燕和桃子的打工计划。

三、 对于作为“人”的尊严的饥渴

尽管虫子等农民工并没有在主观上明确意识到,但是纵观他们的诸多饥渴,起来最本质的饥渴其实是对于作为“人”的尊严的饥渴,其它各种对于温饱、钱财、性、情感的饥渴之中,实质上都是这种对于作为“人”的尊严的饥渴的衍生和细化。

农民从山村里走出来,到城市辛劳疲惫地打工,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取得上的富足,要知道他们在山村里一般只能干些“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活,赚钱的机会实在太为有限。而具体分析下来,所谓经济上的富足,其实对于处于各种关系中的人来说,正是的他们作为“人”的尊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虫子为例,他家地里的收成虽然由于今年的雨水充沛,比去年多收了一成,然而他们的收入却仍然因为“粮食还是买不起价”无法提高,所以“日子也和往年一样,照旧是吃得饱饭花不到钱”,难以在经济上达到理想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要到城市来打工,强压着自己忍受诸多饥渴的压抑与煎熬,省吃俭用,咬紧牙关地干下去。可是由于个人学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可能从事高层次的工种,只能在工地上做些对学历和技能没有太高要求的力气活,为了那比种田好但仍微薄的工资而在都市底层苦苦挣扎。同样是由于个人学识的匮乏,他也无力去思索造成自己苦闷境遇的深层原因,也无力反抗老总、工头乃至另一些同是农民工的人所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待遇,从而没法从灰暗的氛围中挣脱出来,去追求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人格尊严。

于是虫子以及其他农民工,平时一旦没事可干时,不是自觉地做出诸如提高自身水平等努力,以使自己对于作为“人”的尊严的饥渴,能够从根本上真正得到解决,而是可悲地弄出些“偷东西,打架,赌钱的事”,要不就“扎成一堆一堆的打牌、聊天”,最有文化的也至多是“闷着头看地摊上买来的那种旧武侠小说”,当面对越积越多的情感饥渴时,便找个“三陪女”动物似的发泄一通了事。

农民工们带着家乡的贫乏、落后和愚昧走进城市,渴望着在新的中过上不一样的新生活,然而号称文明世界的城市却漠然以对,城里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自顾忙碌着,远离着农民工们,无心给予农民工们急切所需的关怀。工程公司的大小头儿们倒是与他们相对挨近些,可是这些人的脑子里所装的满是一个散发着铜臭的“钱”字。上层的老总、经理偶尔惺惺作态地弄来些洋芋红烧肉,实际是想让农民工们为此付出更多的汗水,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下层的工程队长则公开索取贿赂,而对于农民工真正的需要却漠不关心,摆布起他们犹如“牲口一样”。

自己无力从内部摆脱虫子式的生活,获得真正属于作为“人”的人格尊严,而外部有没有人真诚主动地来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生活,最终唤醒他们钝化了的心,结果虫子等农民工们身上的劣性非但没有被新环境所洗脱,反而在交织着的重重饥渴所激化、加强。没有能够提供物质保障的资财,又没有一颗被人文滋润过的心灵,如此一来,他们与城市生活之间深刻隔阂的难以消除,似乎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

当下的文坛,“急需的不是小花小草小情小调,而是秩序、重建、人的本性的被唤醒、人的真正不可缺失的东西得以复归” ⑵。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就应该把世人应当关注而实际上却被忽视了的那些方面满怀悲悯地展现出来,让大众在不完满的现实面前受到震动,唤起他们对这些现象的关注,从而推动社会的自我反省和深思,而这也就是席建蜀这一篇小说所蕴涵的深刻警醒意味以及丰厚的价值之所在。

注释⑴、席建蜀,《虫子回家》,收在《当代》2003年第6期。以下所引该小说的相关段落皆出于此。

⑵、王英琦,《文学的指归与限定》,收在《散文研究》,贾平凹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野菊花
连翘
我家的小白兔
森林王子
松树
鲸的自述
你的魅力真大
橘子
红萝卜的介绍
可爱的乌龟
说说蔬菜
可爱的大母鸡
水仙花
龙虾
小狗
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电子政务中基于SOA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1)论文
电子政务的理念及其全球发展概况(1)论文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1)论文
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分析
认真贯彻审计准则不断提高审计业务管理创新能力
试析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浅探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问题(1)论文
中国电子政务对策论(1)论文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试析“学校精神”文化现象的迷失与重建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1)论文
简论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基于新审计准则视角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