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

论文关键词:《洛丽塔》 主义 现代性 困境

论文摘要:突破传统对《洛丽塔》的评价,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的象征意蕴亨伯特在对美的迷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的;中突,而美本身在消费的堕落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一部谜一般的作品背后,感受到了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困境

作为一部影片,丽一直备受关注,这部饱含着狂欢与失意、审美与道德、喜悦与惆怅、传统与现代等多声部主题的作品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对于许多人来说,它的文本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就像一个谜,他用自己复杂而动荡的人生、奇丽而诡谲的文风、风格多变的作品给当代世界筑就了一道道丰富亮丽的风景,更让许多导演为之神迷,对这位严肃作家背后深层意图的挖掘更成为了人们新的探索对象。

1唯美:从安娜贝尔开始

单从情节上来看,各丽塔》的确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已经38岁的老鳏夫亨伯特·亨伯特对一个年仅12岁的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狂热的迷恋,他费尽心思占有了对方,甚至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纳博科夫到底想要传达什么呢?一个乱伦的故事?一次对于变态的挖掘?还是一场道德的洗礼?显然,这和一个严肃作家最初的创作动机相去甚远。纳博科夫自己曾经说过:“我既不读教诲小说,也不写教诲小说。……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对于我来说,只有虚构作品能给我带来我直接地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它才是存在的;那是一种多少总能连接上与艺术(好奇、敦厚、善良、陶醉)为伴的其他生存状态的感觉。”【可见,对艺术与美本身的追求才是作者写作本身的意图。

把一个12岁的少女作为美的象征,很显然是纳博科夫独到的匠心所在,少女身上所散发出的纯洁、神圣和永恒的美感完全超越了世俗生活的平庸、沉闷、灰暗和琐屑。来看一看亨伯特身边那些成年的女性。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瓦丽莱特不过是一个“肥胖臃肿、短腿巨乳实际上是毫无头脑的baba(俄文,一个邋遢、粗俗的女人)”。同样,洛丽塔的母亲黑兹太太保留着平庸的生活法则,信仰上帝,留恋社交活动,对女儿的遵循着传统道德的规范,却在自己的爱情问题上流露出可笑的矫揉造作。通过对比,显然不难理解洛丽塔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了:在枯燥、平庸、乏味的现实生活面前,美发出了熠熠夺目的光泽。

亨伯特·亨伯特,他在作品中的身份是非常明确的。作为一个诗人、批评者,一个纳博科夫充分加以表现的个人主义艺术家,他对美有着强烈的向往与追求:“我疯狂占有的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创造物,是另一个想象出来的洛丽塔——说不定比洛丽塔更加真实,这个幻象与她重叠,包裹着她,在我和她之间漂浮,没有意志,没有知觉——真的,自身并没有生命。”在他眼里,洛丽塔与其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不如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和他所关心的那些文学名著、诗歌创作和著名画作一样,来源于一个传统艺术家对美的狂热幻觉。

[1]

2危机:源于灵与肉的冲突

从角度出发,与其认为亨伯特·亨伯特是上的伪善者,还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美的捍卫者。这样一来,他在追求洛丽塔过程中的痛苦、绝望、挣扎似乎有了充分的理由,甚至让人颇感同情。然而事情仅仅停留于此吗?那么,为什么纳博科夫在他这部作品之前的序言中,假借小约翰·雷之口,对亨伯特提出了严厉的道德上的指责呢?他说:“我无意颂扬‘亨·亨’。

无疑他令人发指,卑鄙无耻;他是道德败坏的一个突出典型,是一个兼残暴与诙谐于一身的人物,或许他显露出莫大的痛苦,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他行动缓慢,反复无常。他对这个国家的人士和景物的许多随口说出的看法都很荒谬可笑。在他的自白书里,自始至终闪现出一种力求诚实的愿望,但这并不能免除他凶残奸邪的罪恶。他反常变态。他不是一位上流人士。可是他那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多么神奇地唤起人们对洛丽塔的柔情和怜悯,从而使我们既对这本书感到着迷,又对书的作者深恶痛绝。”[113在这里,道德评价和审美分析显然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与那些走向极端的评论不同,纳博科夫其实已经关注到了现代审美者的危机,因为在他这里,道德问题显然来自于审美所关涉的感性危机。从词源学上来考证,审美性(aesthetische)的语义在希腊文中即为aisthesis,意思为感觉,这个考据表明审美问题虽然在很多时候和艺术现象联系在一起,但在根本上它是为了描述个体内心深处带有某种不确定和流变性的心性品质,因此审美问题说到底是感性问题。既然审美与感性之间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当审美者超越一定界限的限制,沉湎于对审美对象的感性愉悦之中时,欲望也在悄悄萌发了。“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当亨伯特用饱含激情、富有诗意的文字向人们诉说这段痛彻心扉,令人绝望却又无比凄美的怅惘情感之时,向我们暴露出来的却是一个唯审美者的灵与肉的尖锐冲突。唯美主义理论家佩特曾经表示,要把一切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比较优美的形式看作产生快感的能量或者力量,“一首歌、一副画、一首诗对于人类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让人从中获取知识或者得到道德上的洗礼”,相反他关注的是“这一件艺术品到底在人的身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否能够为个体带来快感,对人的天性有怎样的改变等等”[31。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于美的狂热激情,审美者往往宣称艺术与道德无关,甚至涉足一些邪恶的境地,去获取某种特别的快乐。

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正是在这样一种审美的下走上了最终的不归路。出于良心的谴责,主人公对黑兹夫人抱有极大的同情,但是一旦她成为自己追逐美的一道障碍的时候,他便不惜想出种种手段来对付她,比如在日记中用种种丑恶的字眼对其进行谩骂,用安眠剂让她陷人沉睡,预谋在游泳的时候杀掉她,甚至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同样,对于后来带着洛丽塔私奔的年轻人奎尔蒂,他始终怀有一种仇恨和嫉妒之情,后者对于美的占有、毁灭给他带来了最致命的打击。和许多审美者一样,亨伯特最终陷入了灵和肉的苦苦挣扎之中:一方面,出于对美的狂热激情,他力图保持美的纯洁与永恒;但另一方面,他也清醒地看到,正是自己对美的这种强烈占有,让对方陷人了痛苦境地,直至最后的毁灭。

3毁灭与再生:传统与现代的战争

如果说审美内部感性和理性的冲突导致了主人公灵与肉的挣扎,突显了这部作品的道德主题,那么导致美最终毁灭的因素,却和现代密切相关。在这场捍卫美的行动中,主人公和种种现代伪艺术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让作品展现出了一种悲壮。

很显然,亨伯特的时代已经不是爱伦·坡生活中的单纯世界了,在现代这个被称为后的社会中,人们通过、报纸等大众传媒方式来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仿真艺术大肆流行,大众、泡沫表演、商业广告无不以其华丽的外表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在重重包围的审美控制里,人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了。在这一系列无穷无尽、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前,人们被搞得晕头转向,经常错把幻觉当作真实,扩大了欲望、潜意识冲动的刺激。在这样多重现实的审美幻觉中,艺术与实在的位置颠倒了,正如家费瑟斯通所说的那样,“在消费文化影像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受欢迎的”{41,而真正具有深度的艺术作品却开始消失了。

作为作品的两个主人公,亨伯特自始至终生活在一个传统的理想世界中,诗歌、、艺术美构成了他生活的重心,而洛丽塔从一开始就成长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两个人相差甚远的年龄间隔也从侧面说明了两个人之间的代沟。作为洛丽塔,吸引她的永远是杂志上的时装表演、最粗俗的、路边的廉价广告、节奏短促的爵士乐和汉堡包,她对亨伯特给他推荐的文学名著不屑一顾,对亨伯特所流连忘返的旅途中的田园牧歌似的美国荒原更是视而不见,更无法理解始终漂浮在亨伯特心中那片蔚蓝色的“海滨王国”。这种代沟最终让洛丽塔对亨伯特极为厌倦,经常在午夜偷偷哭泣,最终和奎尔蒂私奔。

[2]

奎尔蒂作为洛丽塔生命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在作品开始一本名为《舞台名人录)的小册子,他的身份就已经确立,这是一个极具商业气息的现代家,沉醉于吸毒、酗酒、纵欲,而唯一的才能便是可以创作大量的泡沫剧【。最初,他在所谓的剧本排演中引诱了洛丽塔,却在洛丽塔和他私奔之后,最终抛弃了她。可以说,这个现代的艺术者并没有给洛丽塔带来最终的幸福,当亨伯特在一个偏僻的小镇找到洛丽塔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了一个丑陋、贫穷、粗俗的女人了。如果说亨伯特对于美内在的激情压抑了美,那么奎尔蒂对于美外在的诱惑却最终毁灭了美,在某种程度上,后者还和现代产生了某种共谋。

故事结尾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显然也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亨伯特在见到了憔悴不堪的洛丽塔之后,带上了手枪找到了奎尔蒂,最终杀死了他。这场战争与其说是两个情敌之间的较量,还不如说是传统与现代的战争,是纳博科夫对于当今生活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经历过残酷的洗礼,古典主义的艺术理想依旧旗帜飘扬,也就不难理解文末深陷狱中的亨伯特那段发自内心的话语了:“不要可怜克·奎。上帝必须在他和亨·亨之间作出选择,上帝让亨·亨至少多活上两三个月,好让他使你活在后代人们的心里。我现在想到欧洲野牛和天使,想到颜料持久的秘密,想到预言性的十四行诗,想到艺术的庇护所。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我的洛丽塔。”[1]493也许,这就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想要告诉人们最大的道理。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一天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我成功了
小燕子回家
苹果
兔子
春游
鹅的故事
游戏
月亮过生日
看海去
我学会了番茄炒鸡蛋
运动会
月亮过生日
我更喜欢名副其实的夸奖
2006年两会思想汇报范文
思想汇报
2006年两会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学习信访干部张云泉思想汇报范文
大学生干部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范文
2006年两会思想汇报范文
思想汇报(端正入党动机)
学习牛玉儒的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06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2005年12月思想汇报
2006年最新入党思想汇报(方工先进事迹报告会)
2006年入党思想汇报(最新)
2006大学生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学生类)
2011年一季度全国电力安全情况
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与预防探究
简论学生公寓配电系统漏电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
浅谈科研单位配电房电气故障
穿墙套管相关知识
浅析交流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及处理
浅议输煤与输电问题
速算电工口诀
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方案设计的几点考虑
山西火电何以连续三年巨亏?
中国江南阀门有限公司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状态检修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浅谈高速公路测量恢复定线
浅谈电缆敷设于保护管中的规定
中日桥梁施工管理与桥梁设计综述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荷花》教学设计 4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荷花》教学设计3
《荷花》教学设计 1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荷花》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荷花》教学设计 2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