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外语教学策略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关于大学外语教学策略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7

关于大学外语教学策略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和学生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外语教学和文化意识联系起来,反思传统的外语科研与教学,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探讨21世纪大学外语教学策略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文化意识。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我们虽然早就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始终把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明确目标,但是现在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局面,学生虽然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我国日益增多的对外交往中,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这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缺乏社会文化知识有很大关系。美国一位学者在谈及跨文化交际时说:“仅仅掌握一种语言并不意味着能完全同使用该语言的人进行交际。”因此,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所要求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有社会文化能力。这就给我们的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要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彻在英语教学的始终,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人们只有置身于有关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这种文化所使用的语言。语言学习是一个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认识某个民族的社会文化体系,并逐步学会使用该民族的语言符号体系接收、产生、传达信息的过程。因此,和文化结合起来的语言学习过程才是生动有趣的,外语学习是对一种新思想文化体系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新文化的魅力理应取代考试的压力,成为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的动力。然而文化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怎样解决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问题,逐步实现英语教学上的突破成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的内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能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课堂教学是培养文化交际意识的主要途径。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二十一世纪》、《新体验》等话题内容广泛,不少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作为英语教师要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中综合知识的渗透,要以创新的工作方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教材不仅让学生了解、而且更应以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我们要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通过创造机会使学生在模拟或创设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使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有效的积淀,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由于大学公共外语课教师肩负精读、泛读、听力、写作等多重技能培训任务,以下分别从词汇、语篇、听说、写作、翻译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课堂教学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结合词汇教学,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是语言的心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所使用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而在词汇层面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泛。从本质上讲,词语的内涵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和社会意义都与文化有关,是文化因素在词汇意义体系中的反映。我们以往的词汇教学注重的是词的形式、词的字面意义以及词在结构层面上的组合方式,而忽视了词语特有的文化含义的传授。实际上,词汇教学大可不必孤立地进行,许多词可以被放在文化情景中去学习并掌握。英语里有很多词语,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结合其文化背景来传授,就很难达到效果。比如在(21世纪大学英语》中,基础教程的第三单元中出现了Eve,Angel,God,Christian,Christmas等与西方宗教有关的词,而这些词又是作者用来体现母亲高尚的母爱和崇高的品德的词。宗教是构筑西方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是了解西方其他文化的关键,所以教师有必要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宗教文化知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洞悉文章的深层含义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美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语篇教学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强调语言要素的同时,还要注意阐明篇章结构,点出中心思想,教会学生识别主题句,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即时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对作者的笔调、语气、修辞和语言风格加以分析,使篇章阅读提高到进行欣赏与评价的层次,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在听力技能训练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提高听力不但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瞬间归纳判断的综合听力技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不同,听到的话语转瞬即逝,没有反复咀嚼的可能。因此,学生对听到的句子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而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平日里必须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帮助学生汇总此类文化背景知识,熟悉特定语言环境下的习惯应答。如:对否定前移句的回答,“NO”表示“附和”:又如:can’t agree with youmore(百分之百地同意),couldn’t care less(根本不在乎)比较级的特殊用法表示“强调”;再如:gasstation是加油站的意思,在美国加油站通常也兼卖一些日杂货,因此当男子要求“please buy 2packsof cigarettes for me”,女士回答“I’U get themf0r you at the gas station”也就不难理解了。目前的听力教材多以应试为目的,因此,应试技巧的传授是听力课的重点内容。没有技巧讲解的听说课只不过是信息的堆砌,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而只注意技巧讲解,又可能忽视应试以外能力的培养。因此,技巧的讲解既要有广泛性又要有针对性。技巧的讲解要结合材料的文化背景类型分散到各个单元,如:充分利用听力教材中的素材,对中外节日、婚礼习俗、就餐礼仪等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场景,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什么时候用“Mind you”,什么时候用“Can you give me a discount?"什么场合用委婉语,忌语等等。当然,解决听力中的文化障碍,仅靠两周一次的听力课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因素的渗透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有文化代表性的电视栏目、电影碟片、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四)文化与口语教学的结合

口语教学以交际为目的,当问及学生们为什么要学好英语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他们想要做到与英美人士成功地用英语交流。但实际生活中,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受到限制,甚至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英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特别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习惯。

(五)避免中文化性质的误译

文化差异跟语言文字的差异一样,可能导致信息交流的障碍。“缺乏文化意识的翻译,只顾及字面上的转换,或者用母语传授的文化经验去曲解信息,会导致文化性质的误译。”教翻译不能只是传授一般的翻译技巧,或只做些机械性的练习,而是要教会学生从文化内涵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对比归纳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翻译的准确度。"

(六)避免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西方人注重主题句的明确设定,这是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EGO—Centrism)决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作用,突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而汉民族文化群体以观念为特征(group—oriented),注重的是主客观之间相互适应与和谐统一的关系。所以,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视主题句的设置及其段首位置的作用,很少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希望读者自己通过理解去把握作者的意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有关东西方思维方式上的文化知识,通过对比、讨论等形式培养和增强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比如在讲授信函写作时,如能将东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英美人写信封的格式与中国人相反,将自的地址写在左上角,然后是收信人的地址,顺序是:姓名、门牌号、街道名、市名、州名、国名,一旦真正理解,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中真正掌握与使用。

二、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途径多渠道、多视角地了解外国文化

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英语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拘泥于教材,而应以课程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平台,充分挖掘和有效地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首先,它们的特点是通过声音、图像等生动、自然地反映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从中接触到的文化信息量大,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感性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感染力强。另外,文化渗透于生活中,通过这些渠道所接触到的有关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再现,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唱英文歌曲、组织英语角活动、阅读英文报刊、排练英语短剧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得体地传递和接受信息。寓教于乐,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体验异国文化。例如,在英语角活动中,可以广泛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师、留学生以及来自不同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及英语爱好者。通过交流可以体验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适应性。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排练英语短剧的形式,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人物或情节进行表演,从反复排练中体验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或行为,对比中外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标准、价值观念等,使他们沉浸于外国语言文化氛围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异族文化通过课堂教学有理性的认识,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通过与本族文化进行感性比较来学习异族文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唠叨奶奶”
原来表妹也骗人
假表扬
原创
爱写作的爸爸
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个我敬佩的人
淘气的小邻居
爸爸,请你不要出去了!
原来我老弟是“不良儿童”
我们的一位语文老师
班里的霸王们
我爱美的奶奶
灰色的星期六
啊,这个人可真“懒”!
论战略投资者参与银行治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拓展
关于我国相关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影响分析
关于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再思考
论构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于对中国现今通货膨胀的浅析
浅析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福利减损
关于JIT理论的供应链采购模式分析
论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关于利益相关者与资本结构研究述评
关于房地产市场利益相关者均衡论
论ERP中的财务系统的特点和结构
关于企业逆向物流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分析
论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显性利益的分析及其量化
论环境政策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影响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变迁和思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