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文言文:关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高孝命题形式的影响,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上,而忽略了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赏析和人文精神的感悟。本文浅谈我对关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课堂教学结构涣散,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不但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热情,更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荡然无存,它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古代文化的精髓需要后人好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人交际、交流的工具,了解其遣词造句的方法和规律,同时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吸取前人留下来的丰富的人文思想的精髓,从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它汇集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意志品质,它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军事、教育、科学、文学与艺术等各个方面,所以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本可以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继承传统文明和进步思想,让他们从中得到德的提升、知的充实、美的熏陶、情的滋养。但面对残酷的考试,语文课上成这样似乎有点“中听不中用”。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考点主要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其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命题形式以客观题为主,除了句子翻译,其余都是选择题。从考查内容上看,从“词”到“句”到“文”,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但实际上考查的重点还是在“词”和“句”。两个选择题、三个句子翻译总赋分16分,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写作的鉴赏,或者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观点等的把握,即对“文”的掌握,仅仅在最后一个选择题里能够体现出来,分值是3分。于是,更多的教师选择了规规矩矩翻译字词句,一字一句,逐层过关,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艺术技巧的品鉴,都简单地匆匆带过。于是,血肉丰满的文章被支解得七零八落、索然无味,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教师讲课的激情也在这一次次的“打磨”中消失殆尽。学习文言文是需要语感的,排除语言运用的实践,文言文的语感只能来自大量阅读的积累,但这绝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刻板、生硬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能替代的。当文言文从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变成了一堆冷冰冰的语言文字的“零件”时,学生还会有多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今天的文明、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明与文化的学习与继承,但是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却着眼于词语教学,这种有“言”无“文”,没有灵魂的教学是违背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到底该怎样进行?笔者认为,第一要崇尚科学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上明确规定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其目标定位是“读懂”。什么是读懂,笔者看来,学生读过了一段文言文,能够知道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能够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就是“读懂”,‘毕竟我们的学生不是专门研究古汉语的大学生,更不是专门与古籍打交道的专家。文言文阅读,理解词语是基.础,但目的绝对不是要记住和运用这些词语,如果我们只盯住考试,重“言”轻“文”,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就完全违背了文言文教学的本真。第二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人“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如果不讲究方法,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文言文教学就被动得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肯定不浓,知识掌握也肯定不牢。字词句的翻译上,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讲清知识要领后,剩下的事情就要让学生去完成,从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文言课堂的思维力度,文言课堂才能活起来。第四要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更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育教学是一个有许多环节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过程。教学和考试无疑是其中关系最密切的两个环节。教学不能只为考试,但也绝不能无视考试。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当然还得在文言文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命题侧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要仅仅着眼于某个具体的实词或虚词的解释,即使有,也应降低难度,减少分值。文言文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还是文化的载体、文章的典范,学习文言文必须关注“言”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因此,考查应该更多着眼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二是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减少选择题。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选择题往往不能非常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真实水平。选择题分值大、题目多,更增加了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不仅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更能排除一些偶然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笔者认为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都是文言文阅读题可以尝试的题型。除了传统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断句、对作品中人物思想性格、作者态度观点的探究,或者是写作技巧的赏析都是不错的题型。三要降低句子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以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为准则。
文言文翻译不一定要字字落实,在词语的解释、句式的调整上应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把握大意,句子流畅,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就可以了。这样减少了学生的得分障碍,更减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
当然,矫枉过正,“弃言从文”也是要不得的,毕竟,“言”是基础,无“言”不成“文”。最后还要降低文言材料的理解难度,真正体现“浅易”要求。虽然前几年的《教学大纲》和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高中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因为对“浅易”没有、也无法做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试卷上的文言文往往并不浅易,有些文章不仅是学生难以读懂,就是教师,如果不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都难以完全理解,这样的试题无疑失去了考查学生的意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古代科学文化的营养,用传统的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考命题的意义所在,所以,无论是文言文的教学还是考试,都应该扭转“重言轻文”的倾向,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人文内涵,让师生在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中得到德、智、美的全面提高和升华。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无论教者还是学者,都会感到一身轻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 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
- 珍惜时间——读《匆匆》有感
- 爱的价值
- 读《收藏阳光》有感
- 英雄事迹激励着我前进
- 《一个苹果》读后感
- 生命的价值
- 读《与上帝共进午餐》有感
- 读《心愿》有感
- 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感
- 美丽的谎言
- 读好书,谈荣辱
- 英语教学计划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
- 有为而争位(公安民警)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 狠抓农村“两转”工作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实施新语文课程中的教师备课刍议
- 围绕农民增收 发展优势产业
- 如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 赞歌献给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 在退伍军人招工大会上的发言稿
- 扬廉政之风 飘鱼米之香
-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 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反思性教学:浅谈菲律宾教学培训的启示
- 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
- 论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作用
- 关于提高对《警察查缉战术》教学培训的认识
- 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统计分析
- 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探讨我国外贸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 浅谈“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管理的比较
- 浅谈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 对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1)论文
- 关于中学生健美操课余训练初探
- 浅谈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起点的教育学审视
- 德汪布中职的职价值观
- 供电公司用电经营管理分析与探讨
-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 紫藤小史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 《生命 生命》教学评点
- 我上《生命 生命》这一课
- 《紫藤萝瀑布》教学参考资料索引
-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蚊子该不该打──《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及反思
-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 激活思维 体悟生命──《生命 生命》一文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