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

论文关键词:老子 人性观知识观 教育主张

论文摘要: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且富有辩证性,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身为名师,老子有自己区别于儒家的教育主张.他在自己独特的人性观知识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纵观道家思想,其核心是老子创立的“道”、“无为”的哲学体系.提到老子,世人一般把他看成是“消极遁世”的哲学家,很少提到他的教育思想。实际上,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而然的规律,以“无为”达到“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根据“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教育主张,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出色的教育家。

老子的教育思想以“道”为统帅,他所阐释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要求、师道观等具体教育主张都是围绕“道”展开的。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道”是蕴含于万物中的事物本然的规律和由此引申出的原则、原理;是无形的,而又实际存在于万物中的万物总法则。老子基于“道”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在中国二千多年的教育史中,真正能弥补儒家思想的不足,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对国民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并对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崭新的,符合人性的社会主义教育给以深刻启发的是老子,是老子的道家教育思想。本文试从老子的人性观知识观入手,对老子的教育思想作粗略的分析,探索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老子的人性观、知识观

(一)老子的“自然人性观”

自古以来教育思想家在论述教育与人的关系时,都是以其各自不同的人性观为基础的。老子在论述教育与人的关系时虽未明确提出关于人性的理论,但“有实质的人性观。老子主要是以“复归于朴”的自然人性观为其理论基调的。

老子从“道法自然”的理论前提出发,认为宇宙间的自然万物都是自然质朴的,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而宇宙有四大,人居其一,人与万物一样,作为天地间的一份子,人的本性应该是素朴的,就如同婴儿般的无知无欲。老子认为人一生下来所具有的天性是最好的,是完美的,最值得人们保护。人的本性是婴儿时期的纯真自然、无知无欲、质朴无华的素朴状态。《老子》一书中多次流露出对婴儿状态的赞美,老子说:“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洲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洲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既然人性天生是完美的,那么任何人为的教育都是不必要的,都有可能破坏这种美好的天性。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性论,老子反对人为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老子的教育思想用一句话概述:“反教育的教育。

(二)老子的知识观

老子对世俗所重视的知识有天然的反感,因为他认为人的知识越多,人失去的淳朴天性就越多,由此引起的欲望也就越大;欲望越大,社会就越发动乱,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老子看来,随着人的成长,现实生活中的仁义道德、政教礼乐、知识智慧等会使人变得贪婪多欲,为了物质利益拘私舞弊,无恶不作,使人性异化,使婴儿般朴实无华的美好天性丧失殆尽。所以,老子主张回到不要文化,结绳而活的时代。既然反对知识,自然反对知识教育。总之,老子认为知识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好的、多余的,只能导致人性的丧失。他要人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把世俗的知识和欲望一天天的去掉,以维护人们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

二、老子的具体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无为自化”的原则

“无为”言教的方面;“自化”言学的方面.老子根据“自然人性论”的总原则,在教育方面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重要性。在教的方面,他要求教师做到“善言无暇滴,善行无辙迹。”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要施不言之教,适时而言,适时而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观察,去体验,去分析,按着自己的本性去充分发挥,达到淳朴、敦厚却又能洞察自然、社会运行规律的境界。

2.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

老子提出的“不言之教”是要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和效果。“不言之教”的“不言”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少说,多做,身教示范。“不言之教”真正强调的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以此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一味说教,而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强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言”: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中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3.“谋于未发”的预防性原则

老子认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伴,其微易散。”即是说事物在安稳时容易把持,变故无迹象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消散,微细时容易散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在学生形成不良行为前就纠正,杜绝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4.“图难于易”,循序渐进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认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明显,老子意识到了人对知识系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甚少,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子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难易”的观念,遵循“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原则。学生应该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经过点滴积累,汇涓成海,最后取得很大的成绩,切不可希图一跳而就。他告诫人们“跤者不立,跨者不行”。夸夸其谈好高鹜远本身就是违背“道”的,注定不会取得成功。"

5.因材施教思想

《老子》二十九章说:“物或行或随,或峋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果.”就是说事物的本性各不相同,有前行,有跟随,有煦暖,有吹寒,有刚强,有赢弱,有安定,有危险。老子认为人的性格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人的本性各不相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特点的人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可千篇一律,要做到“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二)老子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1.教育目的

圣人”能够悟道、体道、弘道、惟道是从,“圣人”能够力行身教,崇柔不争,帮助人们回复到淳朴的自然原始状态。因此,老子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圣人”。他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他把“圣人”比作“赤子”,“赤子”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真性专一,气运自如,虚怀无物。“圣人”能够“知雄守雌”、“知荣守辱”,所以能“复归于朴”,成就大功,体悟人的本性。“圣人”通察道体的柔弱,善于居下而不争,而且“圣人”具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老子的眼中,“圣人”乃是得自然之道,大行普化于世间,上通下达,通行于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人。所以,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圣人”。

2.教育的要求

为使人“复归于朴”,回归自然本性,回归到原来的真朴状态,老子提出了“为道日损”的教育要求.

老子认为人们之所以丧失出生时的“自然真朴”的本性,就是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知识和智慧的增长。(这里讲的是世俗的智慧,不是悟道、体道的智慧。)随着知识和智慧的增长,人们的欲望就会过分的膨胀,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贪婪无度就是人们丧失本性的根本原因.因此,老子认为教育不应是在个体身上增加种种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过程,而是把得之于社会生活中的人为影响逐渐损弃的过程.为此,他要人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通过走“为道”的路子,从事“道”的学习,一天天减少自己的知识和私欲,以至于“无为”,这样才有可能把人带回道“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真朴”状态中去。

(三)心理健康教育

老子从“道”的概念出发,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对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概括地说,我们可以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来分析老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1.对个人自己而言

一方面,老子认为“道”是虚空间的有形和无形世界的本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而天道是人们行为效法的原则,天道能包容一切,处事公道,天下归从,能够久立,人们效法天道就能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而要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人们必须按“道”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思想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虚静自守、包容一切;行为上要物我两忘、处下不争、柔弱守中,处于无欲无争的状态,待人不骄不躁、诚实谦虚,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这样才能取得心灵的宁静、回归质朴的人性。另一方面,老子重视“知足不殆,清静无为”的情感教育。老子主张“贵身”,要求人们制性制欲,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因为在老子看来,人们心中欲望太多、喜怒无常是造成内心痛苦的根本原因。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老子告诫人们要“知足守足”,他说:“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强调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就是说堵塞喜悦和烦恼之情,就可以终身不病;反之,放纵喜怒哀乐的感情就会终身不可救治.老子还提出以“清静守中”的方法控制情感,他说:“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方可以天下君长。主张在精神上绝对超脱.

2.对外——维护人际和谐

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的人生哲学,他说:“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意思是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而它无坚不摧的能力又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在处理“强”与“弱”;“刚”与“柔”的关系问题上,老子主张“守弱去强,守刚去柔”。他说:“人之生了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林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老子主张淡泊名利、不与人争、柔弱谦让,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宽松的空间,维护身心健康。

(四)诚信教育

老子非常重视做人之道,主张诚信为本。他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思是说值得信任的人我信他;不值得信任的人,我也信他。老子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宽容别人,以诚信博得别人的信任。他要求人人都讲信用,要是能这样,整个社会的品德就归于诚实了,也就达到了理想的社会。需要注意的是老子所说的诚信的行为不是有目的的、假惺惺的,而是一种自然真实的流露。

(五)师道观

在老子看来,为人师表的首要任务在于能自觉地“体道”,对“道”有深刻的领悟。凡是能体“道”、悟“道”、行“道”、弘“道”的人就是百姓的师表。并且只有理解自然之道,以自然之道处事待人的人才配做别人的老师,才可称作“圣人”。他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就是说教师必须是一个对“道”的把握很深的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人。老子还主张教师应该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向好人学习,也要向不好的人学习,以吸取教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另外,老子认为教师应该无私奉献,教师最大的乐趣和报酬是在教学过程中“成其私”,就是“道”使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教师应该相信他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要信任;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也要信任.再有,老子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要承认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把学习和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做。

三、老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昭示人们在教育中一切要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去做,切忌刚傻自用,主观行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老子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两点:一是“图难于易”,树立“难易”的观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去解决困难,从细微处做起才能有大的成就。天下的难事必然要从容易的做起,只有把开始做事时的小心谨慎坚持到最后,才不会有做不成的事。教育也是如此,教育者要有图难从易。慎终如始的心志和精神,才能认真切实地履行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才能取得教学上的极大成功;受教者在学习中只有扎实学习,积累点滴,汇涓成海,才能学有所成,切不可好高鹜远。二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双方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切实遵循教学的规律,不放任自己,不人为地对教学规律横加干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的“第一次”
我第一次做饭
我有一个“朋友”
美丽的校园
一张旧照片
我的二(6)班
秋天
我的运哥哥
游梦湖
多彩的秋天
秋雨
我帮妈妈做件事
我的课余生活
吹泡泡
中秋之夜
2012年10月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2年入党志愿书优秀范文
入党志愿书填写范本
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志愿书
鲁迅出关读后感800字
2012年最新的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的通用格式
社会人员9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标准的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1000字
2012年10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2年9月教师入党志愿书
大学新生入党志愿书及个人自传
2012年普通职工入党志愿书范文
聚类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中的应用
地铁线路停车线及渡线设置探讨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
浅谈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的关系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
地铁车厢内人员新风量的研究
有效的政府与民主
北京地铁明挖车站的结构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探讨
广州市五山路地铁车站基坑优化分析
轨道交通构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
新建地铁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施工的风险控制
基于接口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接口研究
软土地铁车站地震响应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地铁车站施工降水技术研究
《黄山奇石》
《难忘的一天》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黄山奇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丑小鸭》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风娃娃》教学设计与反
《秋天的图画》 新课标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
《黄山奇石》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