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的职能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关于高校的职能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关于高校的职能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

[论文关键词]高校职能 职称评审 改革 评价指标

[论文摘要]高校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称评审对教师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体现高校职能的职称评审标准能更好地高校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致力于科技创新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的重任。要良好地履行这些职能有赖于一支高水平并致力于这些工作的师资队伍。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是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反映。同时,由于工资、住房、岗位津贴等都与职称挂钩,对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如果职称评审不公正,便会失去评审职称的根本意义,甚至适得其反,挫伤很大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无法很好地完成高等学校所固有的职能。

每年职称评审工作过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每次都有人发牢骚提抗议,当然不排除其中有无理取闹者,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的职称评审办法确有须完善和改革之处。

一、目前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教学效果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各类职称评审文件中从国家到学校对教师系列职务的评审中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弹性较大,比较难以准确地把握真实的内容,往往用好、突出、显著、优秀等字眼反映,所有参评人员的区分度不大,或者干脆只体现工作量而不体现其工作水平、教学效果。从而导致在职称评审中往往只重视发表的文章数量、级别,科研课题数量、经费,教学工作量等判断其水平,忽视申报者的教书育人业绩和综合能力。

(二)把论文发表的数量当作学术水平高低的表现。在职称评审中,普遍存在论文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特别是在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几篇低水平、重复甚至抄袭之作低过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虽然人才是需要通过论文之类的“成果”来体现的,但所谓成果,关键是质量和有质量的数量,而不是和质量无关的数量。发表论文数量多,只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只能说明该教师比较勤奋,论文的档次才是体现其学术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我们应该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力主要引导到论文数量上去,搞学术短期行为。

(三)把刊物的“级别”与论文质量画等号。刊物的“级别”越高,对所发表的论文的质量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越高。但是刊物的社会影响并不能绝对地反映每一篇论文的具体学术质量。现行的职称评审中,由于评审时间短,专家在评审前并未详细阅读材料,靠两三天的工夫,能把几十甚至上百名被评者都研究透吗?显然不能。评审时,每个被评者的时间往往不足半小时,学科组专家根本来不及详细查看材料,特别是数量众多的论文,在讨论时往往只看发表的论文是什么“级别”,而却从不对论文的质量做任何评判,实际上是把刊物的“级别”与论文的质量画了等号。如此便使人们去追求这些与真正的学术理论价值不相干的东西,造成了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多而科技竞争力却不高的结果。这样做,就会使有些人因论文质量和载体“级别”不协调而吃亏或沾光,造成在看似公平的条件下出现实际上的不公平。

(四)指导学生与服务社会不够重视。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致力于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两者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一定的奖项所付出的心血比单纯上好几堂课要多得多。然而现行的职称评审中往往在职称评审的综合表上很难体现这两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奖项所体现的水平很难用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量来体现。指导学生获得的奖项不是参评者自身所获得的奖项不能放在获奖栏目,同时也很难归并到教学栏目很难对它进行教学量的计算。科学知识只有转化为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才能真正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目前高校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脱节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已迫在眉睫。然而在当前的职称评审中,重视的是科研成果,是写出来的论文,对于是否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否已经转换成生产力,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毫不关心。对于一心扑在教学岗位上,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以及致力于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长年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并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校教师造成了不公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以上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简单化评审,在于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忽视或者边缘化了一些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取而代之的是容易量化的刚性指标。教学工作量好体现,但是教学效果很难评价,所以就用工作量来代替工作量和工作效果;论文的数量一目了然,但是论文的质量较难以评价,所以就用数量来代替水平;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容易分档次,但是所发表论文的学术水平很难评价,所以就用发表刊物的档次来代替论文的学术水平。这样一来,表面上促进了职称评审的公平性,但从深层次上却与职称的本意相违背的。其实,一些很难量化的指标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量化而达到与刚性指标同等的地位。 "

三、我们所做的工作

职称评审指标是评审的依据,同时对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所以,它的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职称评审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更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学习和工作的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我们的工作也更多地体现在职称评审的指标上。

(一)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在职称评审中更要体现这一点。首先在现有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效果栏目。教学效果参考教务部门每年一次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分为A、B、C、D、E五档,其中A的比率不超过20%,A、B的比率之和不超过60%,C、D、E都有一定的比率。在近三年(学年)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最近二年考核为D或最近一年考核为E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近五年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累计三年为A者,优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其次建立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机制。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等在专业技术资格评聘中与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一视同仁。

(二)评价指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学术的第一生命在于它的质,而不在于量。因而职称评审应当完全以学术作品的质为依据,在此前提下再看量。老子的论文只有五千字,但它成为千古名篇,其所以如此,就在其质。我们要求申报者的教学科研理念从重视数量向重视数量与质量结合转变。首先在职称评审中把所填论文的数量进行限制,申报正高者限填8篇,申报副高者限填5篇。这样一来,不仅我们的学科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有时间对所填报的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以判断其学术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如果我们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每次晋升时,都能有一篇真正具学术价值的创新论文,那么我们国家就会越来越接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其次在论文的后面增加一个指标,论文的引用率。引用率包含转载、摘登、被同行引用或被社会实践领域所应用等。引用率能够很好地体现论文的质量,一般说来引用越多就越有价值;反之,一篇论著若没有人引用,那就是一篇死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同时它比较客观。引用率并不是作者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它所反映的是学术界较为客观的反响。总之,引用率标志着一篇论著在学术界影响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率是一个中性词,就是说,引用率并不意味着只是正面的反响,而是同样包含反面的反响,如论争、批评等亦包含在内。学术争论本身就潜藏着巨大价值,也许最初提出问题的那个人的观点最终证明并不正确,但引起争论这一事实就说明他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意味着它涉及到了一个以前未涉及的领域。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具有极大的价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困难得多。

(三)设置带队训练和社会服务模块。作为三大职能之一的社会服务,在职称评审中理应得到一定的体现。我们在职称评审的综合表上增加了带队训练和社会服务栏目,让参评的教师填写带队训练的成绩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块的单独设置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有地方体现以外,同时也强化了创新性人才培养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

评审指标要发挥其作用,必须要内化到评委、专家的评审过程之中。还需要我们人事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专家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教学一线人员的评审,重视教学工作成果,要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评审、聘任的重要指标,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得到优先晋升。要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真正使那些敢于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敢于技术创新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鼓励教师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促进产、学、研结合,引导教师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评审时不仅要看科研项目和获奖,也要看申报者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的情况;特别是审核申报者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造福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几年的职评改革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学的中心地位正在进一步强化,重视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风气正在校园里重新悄然兴起;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一支高水平能很好地履行高校职能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2]赵志鲲.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管理特点与变革策略基于A大学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嵊州地震啦
我爱我自己
介绍自我
哈哈镜
我和我的家乡(诗歌)
好朋友
我喜欢这样走路
自我评价
捉迷藏
日本专利法的历史发展(代序)(7)法学理论论文(1)
民事之诉法理探微(14)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的法理学研究与动向(10)法学理论论文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公用企业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管制(2)法学理论论文(1)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公诉词能否构成诉之指控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3)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2)法学理论论文(1)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的法理学研究与动向(9)法学理论论文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6)法学理论论文(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二
《泉水》教学设计之二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找春天》教学设计三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三
《找春天》教学设计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二
《泉水》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