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论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

[论文关键词]育人 美育 情感教学 欣赏教学 德育

[论文摘要]当前,“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与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音乐课也不例外,我们的教育应以“育人”为前提,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使音乐教学多姿多彩,创造音乐的美。

一、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当前,“应试教育”、“升学第一”的观念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存在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桎梏,以致连音乐这门在普通学校中的“小儿科”,在学期总结上也往往要冠以多少人升上高一级音乐院校,领过多少奖项来标榜所取得的惟一业绩。透过这一点,便可找出当前普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首要应是变单纯的“育才”为“育人”基础上的“育才”,而其中“育人”应是主要的方面。

音乐教学中要实践这样的改革,急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音乐教学的根本内容。这样,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审美因素,以能让学生产生美感,作为评估一节音乐课优劣的最高准则。彻底改革过去根深蒂固的各科通用的“四个环节”的形式主义教学法。这样,音乐教育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音乐《新课标》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但是,有些地方的音乐教学还在沿用“循规舞矩式”的教学法:如先教育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指出:普通音乐教育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其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这不仅扼要地揭示了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同时也阐明了普通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

情感教学在《新课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教学改革中具有很高价值的一个科研课题。因为它在研究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既注意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又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认识它们互为条件的一面,又强调了它的和谐统

一、同步发展的一面。情感教育已经不再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位置已上升为教学目的之一,它和认识在课堂上处于同样的重要地位。对于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来说,情感教育,个性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造情境,进入角色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介绍一首歌曲(乐曲),首先由教师进行富于感情的范唱(奏),它会使孩子们久久难忘,那是因为经过启发,带动了他们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这给教师提出了既要善于认识美,还必须善于表现美的要求。我们在执教《多年以前》一课时,由于歌曲的旋律,早为儿童所熟悉,我们采用让孩子们的个性获得充分展现的教学方法,课一开始便让学过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的学生,分别以不同的音色、感情处理、演奏风格表现同一旋律,给儿童从比较中学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艺术表现;接着教师和儿童一起进行重唱、合唱,并运用律动来增强了歌曲艺术的表现力。在这“火候”上,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这首优秀儿童独唱曲,反复的感情起伏,让儿童进入丰富的情感角色。这样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采用各种各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孩子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迅速发展。 "

三、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

中国自古以来礼乐并重,极言“礼乐云者,其关天下之盛衰”,“礼乐教化系天下之根本”,并在实践中获得“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结论。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新要求,音乐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是迫在眉睫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证明:音乐能够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爱祖国、爱人民、为真理、敢斗争的情操美德。正如贺绿汀说的:“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至于音乐教学中德育应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予以体现。我们的体会是:培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了开启求知的兴趣大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花大力气选编好民族民间音乐教材。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流行歌曲备受青睐,而民族民间音乐却颇遭冷遇,音乐课上一些同学对欣赏民歌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不愿意听的现象,要迫切要求我们选编曲调优秀、活泼轻快的民歌影响儿童的审美心理。

在唱歌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唱歌教学始终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一定要重视做到“感人以情,叩击心灵”,善于在歌唱教学中从艺术的高度帮助儿童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在感情上获得升华。现实里,往往认为歌词的讲解等于思想教育,其实这是对艺术作品的扭曲。要知道,音乐作品的情感和理性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如果光从歌词着眼作文上的解释和启发,那就失去了音乐的审美价值,再美好的词句也难以引发学生对歌曲艺术形象准确而强烈的情感反应。

欣赏教学更是体现德育渗透的重要部分。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乐曲时,我们可启发儿童从优美的乐声中去想像那春风和煦、山水相连、花月相映、渔舟晚归的动人画面,领略伟大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更爱自己的祖国;欣赏近代作品《我的祖国》、《红旗颂》等也可介绍作曲家如何用音乐赞颂祖国的光辉历程,颂扬祖国的英雄业绩,增强对伟大祖国的浓厚感情。

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让我们充分运用音乐这门有力的武器去净化、美化少年儿童的心灵,在他们心灵深处培育起最深厚的爱国之情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奶奶
最难忘老奶奶眼中的无奈......
当“模特”
电视争夺战
爸爸的生日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蜗牛比赛
委屈的泪
悔之无及
晨曲
无知
脚心脚背都是“爱”
第一次和大海的亲密接触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大学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
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的探讨
理解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做好内部控制GCC工作
新时期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的思考
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
由“炭”与“金刚石”所想到的
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审计三方关系人的理论嬗变及其解读
美国变更审计独立性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地勘单位管理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比较研究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发展及其启示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变之探索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研究
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的理论分析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