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8
论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
内容摘要:由于不同的理解和创作方式,油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展现了画家精神世界不同的维度。为了更深入体察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文章从表现对象、本体语言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进行了阐述,深入探讨了体验的方法和反思的必要性。
关键词:油画创作 体验 反思
油画,作为架上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包容性,从表现的材料的物理性来看,油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早已成为我国绘画表现形式中的主力军。在学习油画的20余年里,笔者作为油画学习者中的一分子,至今还不能算是入门,自身感觉学习油画除了需要极高的天分之外,还需要用心、深入地体验与反思。油画创作离不开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离不开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反思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无论画作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必须经过画者头脑的体验与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首先,画家要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察,从人物的外表(性别、年龄、衣着、色彩、姿态)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气质、性格、表情)等。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像饿狼一样敏锐、贪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客体,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画面上去,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观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影响。
美国画家基蒙·尼克莱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学法就十分强调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他倡导一种素描的写生方法叫盲画,就是不看画纸和画笔,眼睛紧盯着描绘对象的体型轮廓,目光缓慢地随着对象的形体轮廓移动,手中的笔也随着目光的移动而移动,目的是训练画者学会用目光去触摸对象。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练习时,笔下画出来的物象一开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画出来的线条不像平时画出来的线条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盲画的准确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渐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阶段。一些有成就的画家在谈到体验表现对象的过程时,总是强调要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同时,把视觉上的深入观察运用到极致。笔者的老师钟以勤先生曾告诫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要学会用目光触摸,用目光体验对象的质感和细微的起伏、转折关系,甚至要体会对象的温度和体内的脉搏,要想象你的笔触是在对象身体的表面上移动,让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对象中去。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这不过是对物体知觉的常识性观察,这样的观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观主义思维的模式,被自然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自然表象的奴隶。观察要融入到对象中去,反思却要能跳出对象。画画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观现实完全照搬到画布上去,即便是对景写生,表现的也只是相对正确的关系。因此,这个表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处理的过程,主观处理的过程就是反思。观察不仅要深入揣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实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视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写生,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径庭。对客观事物体验的方面不同,个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结论即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风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青山常在净水常流
- 我的朋友安悦
- 酷署的夏日
- 我为啥要读书
- 一年之后
- 假如我是一朵云
- 赶集
- 热胀冷缩的原理
- 自作自受的风筝
- 学书法
- 我的好伙伴——铅笔
- 我的爷爷
- 月亮上的"文物"
- 家长课堂
- 掉牙记
- 反“劫贫济富”与民主化管制
-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镇体制变迁为视野
- “组合竞选制”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 对地方影视设备技术探索
- 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中国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
- 对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 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 对香港电影《桃姐》的人情伦理评介
- 信访制度存废辨——兼谈中国信访制度的变革之道
-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 议影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应用
-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 选举中各环节的漏洞与对策
-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 《雪孩子》教学设计一
- 《四季》 教学设计一
- 《雪孩子》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一
- 《影子》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 《比尾巴》 教学设计
- 《静夜思》 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 《借生日》教学设计二
- 《四季》 教学设计二
-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 《阳光》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