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3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强调了社会及生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要从单一追求“GDP”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面协调。对于小城镇来说,以往的城镇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多,造成了很多问题。反思“唯GDP”,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新思考道路体系,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
在“大城市就是小城镇未来”的思想模式下,小城镇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仿效大城市。“广场求大、街道求宽、建筑求高、风格求洋、速度求快”,这种建设的结果打乱了小城镇传统的空间肌理,建设或者纷繁复杂,或者整齐单调,反而丧失了个性的城镇形态与生活精神,丧失了形成独特个性优势的机会。
河南省小城镇镇区大多是从农村聚落发展而来,传统街道尺度较小,对于城市景观的过分追求容易丧失小城镇本来的地方特色。街道作为最主要公共活动空间,承担着众多功能,自然不能只考虑交通性。
首先,从体现小城镇的生态考虑,采用“窄路密网”的道路构架是合适的。因为缩小道路宽度,增加路网密度是解决镇区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小城镇没有大中城市的规模,不需要宽阔的快速路进行远距离沟通。镇区内部的功能分区也较为简单,生活节奏缓慢,不会产生大量的快速交通。以道路通行速度作为路网设置标准是不合适的。并且,西方城市的实践证明,在道路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窄路密网”拥有更高的交通效率。如巴萨罗纳的路网被认为是欧洲规划最成功的范例,道路间距最大只有130米。其次,“以人为本”的小城镇结构,必定是采用非机动车为主的道路系统。从小城镇的规模大小,空间尺度,就业方式来说,非机动交通是能够满足需求的。从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促进社会安全和谐方面来说,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最后,对于道路结构,应当弱化道路分级,重视道路功能。小城镇的道路系统不象城市那样复杂,却是各种社会活动发生的空间。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与道路的功能密切联系。“马路经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设计步行街来解决。“前院需求”可以促进居民交往,通过忧化建筑设计和加强街道管理来解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
- 未来的我
- 未来的学校
- 月球上的战斗
- 假如我能使我的城市发生三处变化
- 假如我是记者
- 未来的世界
- 假如我是……
- 风的脾气
-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 假如我能时光倒流
- 20年后的我
- 管书,难!
- 爬山
- 马良扔神笔
- 由一次家访想到的——家长、钱、学生
- Blog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若干思考
-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 开展激励教育实验的探索
- 小学常识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 中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
- 职业教育: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 知识媒体”名称存在的必要性
- 对话:理论与实践
- 现代中国学术的命运与前途
- 当我们面对那段美丽的错误——学生恋爱的看待与策略谈
- 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
- 班主任应重视中游生的转化
- 浅谈日语中“ている”句型与英语时态的对应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如珠妙语出真情──《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我看我课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读中感悟,思中质疑──《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巧妙过渡 注重朗读──《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杂谈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