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内容提要: “和合”的文化一心理结构,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与审美运思的源头活水。突出体现在:以天人异质同构为基础并由此确立二者间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润了古代审美境界论,中国人由此而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和合”文化中的整体直观运思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论,视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为同一的中国诗性智慧特别强调物我互感互动的生命运动中的整体直观把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构架和展开。“和合”文化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

关键词: 和合文化、天人合

一、诗性智慧、和谐基调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nbsp;

一、强调审美活动中对立双方的相融相合。例如处理审美创作中的文质关系。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就是强调文与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刘勰进一步发挥文质的辩证关系为一方面是“文附质也”,另一方面是“质待文也”,提出“文质相称”的创作主张。明代胡应麟盛赞汉代诗为“质中有文、文中有质,浑然天成,绝无痕迹,所以冠绝古今”(《诗薮·内编》卷二),而批评晋宋诗文是“文盛而质衰”,齐梁诗文是“文胜而质灭”。到清代刘熙载仍提出“质文不可偏胜”的主张。再如讨论形神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人在强调神似高于形似的基础上,更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例如五代欧阳炯在《益州名画录》中就说“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明代陆时雍论诗,要求“实际内欲其意象玲珑,虚涵中欲其神色毕著”(《诗境总论》),也是主张“形神无间”。此外,情景关系中有“情景交融”论、“景语即情语”论、“情生景、景生情”论;情理关系中有“思无邪”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虚实关系中有“虚实相生”论、“化虚为实”论、“化实为虚”论;意境关系中有“意与境浑”论和“思与境偕”论;所有这些,都是强调审美活动中对立双方的相融相合。正是这种和谐辩证思维的广泛运用,中国美学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对应又相融相合的审美范畴。如:情与采,意与象,言与意,雅与俗,清与浊,浓与淡,隐与显,繁与简,圆与方,拙与巧,疏与密,真与幻,藏与露,动与静,法与才,因与革,文与道,清空与质实,阳刚与阴柔,豪放与婉约,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诗性智慧。

二、在强调审美活动中对立双方辩证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也重视一方对另一方的主导地位或超越性关系。例如,前述文质关系,古代美学既讲文质彬彬,也讲质主文从。墨子有“先质而后文”之论,南朝沈约有“以情纬文, 以文被质”之说,刘勰要求“文质相称”,同时也要求“以情志为神明”,“以辞采为肌肤”(《文心雕龙·附会》)。《文心雕龙·情采》中就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把情理看成经线,把文辞看成纬线,认为情理确定了,文辞才能畅达,并认为这是写作的根本。可见他在主张文质统一的基础上,更重视质对文的支配地位。又如前述形神关系,古代美学既讲形神兼备,更讲“离形得似”。东晋顾恺之有“传神写照”之说,表达了神似重于形似的思想倾向。唐张彦远在绘画中提出“形似之外求其画”的思想,主张以形写神。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谓:“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也提倡打破形的拘泥,更加自由地表现精神。宋代苏轼论画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否弃了那种从表面上描摹刻划的艺术品,提倡以形写神,追求生动传神的艺术境界,与司空图一脉相承。再如言意关系,古人既讲“辞达而理举”(陆机《文赋》),更讲得“言外之意”和“以意为主”。庄子有“得意忘言”的高论,王弼则将其发挥为“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佛教中甚至主张“悟理言息”。在文艺中,钟嵘认为“文已尽而意有余”(《诗品序》)是诗味的表现,北宋梅圣俞主张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创作境界,南宋严羽称“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唐诗魅力之所在。除上述外,中国美学中还强调得“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强调“境生象外”“意存笔先”等等。所有这些不是建立在双方的冲突或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的基础之上,而是从双方相融相合的关系中生发出新的和谐来,这正是中国美学以优游不迫、汪洋淡泊而不以沉着痛快、怨怼激发为主流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和谐化辩证法在上述两方面对中国诗性智慧的渗透与浸润,使得中国美学从本质与形态上看都是一种和谐型(而非崇高型)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未能出现典型的崇高形态(西方则在近代已经成熟),极大程度上也与此相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校园中的黄桷树
读《猫和老鼠》有感
第一次自己洗头发
秋天的景物
我最喜欢的一件事
我家的小鸭子
我们的教室
秋雨
这儿真美呀
做值日
小猫“咪咪”
我的妈妈
有趣的一天
我最喜爱的季节--夏天
金色的秋天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2009年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小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年春季推广校园集体舞工作计划
实验学校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2009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2012年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
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技处工作计划
小学“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系列活动计划
2010学年第二学期体育工作计划
小学教育科研学期工作计划
2012年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
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小学下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地铁线路停车线及渡线设置探讨
聚类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探讨
北京地铁明挖车站的结构设计
广州市五山路地铁车站基坑优化分析
浅谈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的关系
有效的政府与民主
基于接口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接口研究
地铁车厢内人员新风量的研究
轨道交通构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
地铁车站施工降水技术研究
新建地铁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施工的风险控制
软土地铁车站地震响应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动手做做看》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日月潭》教学构想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