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桑恒昌诗歌的文本意义
诗言志,诗歌讲究的是意境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当代诗歌如何表现情感,不能脱离从古典传统诗歌里汲取营养,语言的营养,情感的营养。
试看几首古典诗歌: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些精粹的诗歌,语言高度自然,又高度凝练优美,给人以情感的熏陶。为什么当代的诗歌我们却读不懂了呢?拗口,晦涩,拖沓,以莫名的意象寓以只有作者才懂的寓意,而且与清新洗练绝不沾边。似乎只有晦涩难懂的才是上乘之作,浅易好懂的便不是诗。这是不是误入了一种歧途?
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语言上要求凝练不失自然,思想情感的表达上要求高度集中,艺术特色上要求意象鲜明,意境完整浑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精粹古诗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范本。新诗创作难道不该在此吸取借鉴吗?诗歌只有这样,才真正有生命力,才真正能被大众认可接受。 从这个角度理解上,桑恒昌的诗歌殊具典型意义。桑诗大多取材于生活,以极自然精粹的诗句表现内在极细腻真挚强烈的情感。
如《俯拾》:“俯身拾你,/拾到的却是/蝉蜕般精致的背影。/你高唱着‘知了知了’,/我却不知道,/在哪片丛林。”
这首诗很精妙,那种虚幻、空灵的意境,有引人入境,让人震动的美感。
又如《你可曾知道》:“太阳一走,/我就为你结网。/连星星,/也作着复燃的梦。/我苦苦地等待,/推走残缺的月亮,/折一枝子曙光,/插在你的窗前。”
诗句中似乎看到一幅晨曦初照图,诗画两相照。感慨于这诗句的感染力和效果。“折一枝子曙光,插在你的窗前”,这诗句,有动感,有质感,精妙到无言。 更不要说桑诗中那些感情真挚强烈的怀亲诗篇,多有震撼心灵,又极具语言成就的诗作。怀亲诗中除了代表作《中秋月》外,还有一首《心葬》不容忽视。有位名叫王松的诗评者在文中评价《心葬》:“‘……将母亲土葬/土太龌龊/将母亲火葬/火太无情/将母亲水葬/水太漂泊/只有将母亲心葬了/肋骨是墓地坚固的栅栏’,多么独特的心旅历程,这种真挚而决绝的生命感悟必定会唤起人世间强烈的共鸣。”
这不是诗歌是什么?这些诗歌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力度。当然,并不是每一首桑诗都如此精粹耐读,桑先生有些诗歌在艺术水准上还有待进一步锤炼,使之更简练,更圆浑。可是,毕竟,桑先生的诗歌是秉承传统诗歌创作思想的精华,致力于开拓新诗的康庄大道。这是诗歌的正途,也是诗歌的幸运,读者的幸运。
当代诗歌首先应该能让读者读懂,然后自然接受,自然受到熏陶。若再承载以语言的成就,那就很让人振奋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诗人们应该多读读桑恒昌的诗歌,而且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歌阅读和鉴赏的经验,也许才真正找到一条通往诗歌真境的途径。论文出处(作者): 小易
对鲁迅“三美”观点的肤浅认识-兼谈诗歌语言教学
谈文学语言的对偶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树下静思
- 收谷子
- 新县城长高了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厨王争霸赛
- 水的启发
- 诚信的可贵
- 十月畅想
-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 空手而归
- 二十年后的母校
- 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 我爱读课外书
- 那次,我落泪了
- 批评
- 浅析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 浅谈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本土化进程研究
- 浅析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与创新的思考
- 浅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 浅析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
- 试论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 浅析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试论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对策
- 论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分析
- 试析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 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 试析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研究
- 浅析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灵道德阶梯构建与探索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关系探讨
-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研究
-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及反思
-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 《五柳先生传》教学新点子
-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
- 《五柳先生传》有关资料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