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社会科学中量化和质化研究的对立和整合

浅析社会科学中量化和质化研究的对立和整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3

浅析社会科学中量化和质化研究的对立和整合

"

论文摘要 本文在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中量化和质化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揭示了两者的哲学基础及联系,并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各个角度出发,指出两者之间在社会科学研究实践中是可以实现统一的。

论文关键词 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 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历了由思辨主导的质化研究为主流到以事实数据为主导的量化研究为主流。到了近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单一使用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及不足,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逐渐被整合到同一个研究中。通过了解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社会科学中的发展历史和对立,深入探讨两者的哲学基础,从而得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整合,同时跨越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一、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发展

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化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民族志”的研究。“民族志”是人类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对人及其所在文化的整体性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行详细、动态、情景化的描述,它要求研究者长期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早期的质化研究主要是凭借主观经验和理论思辨来进行的,缺乏统一的方法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一直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质化研究方法逐步成熟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概念、方法、理论以及统一的规范和操作程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量化研究指在研究中运用实验、调查、测量等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从而判断研究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在古代社会,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所以作为以研究社会现象为目的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哲学方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到了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思辨和经院哲学的束缚,开始采用培根所倡导的观察实验方法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下,社会学家开始思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霍布斯提出人类现象与自然现象并无不同,可以把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现象。孔德也提倡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要把社会学建设成为一门实证科学。涂尔干则主张社会科学应该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用实证的方法、确凿的数据来表达社会事实。自19世纪后期以后,质化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取代了思辨研究。

二、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对立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存在本质的区别。质化研究遵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在对社会现象和人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时要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要注意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它强调要透过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社会现象是被研究者所涉入和经历的生活世界,所以研究者只有掌握了被研究者个人的世界及对事件整体背景的了解,才能明白被研究者行为的动机及事件的意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质化研究多采取开放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模式及描述和归纳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质化研究常将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等环节交替进行,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新问题,深入探讨问题。研究方法上,质化研究也常采用描述的方法将研究场景完整呈现,虽然这点常常为量化研究们所诟病,但现代的研究技术,如录音笔、录像机等能为质化研究提供相应的规范操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质化研究由于采取开放的研究态度,在研究初期一般不预设理论构架或假设,以避免将既定的价值或看法加诸于被研究者身上。

而量化研究则遵循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对社会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的研究应该参照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具体客观的观察基础上,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并且这种研究的过程是可重复的。量化研究基于的假设是,社会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存在,研究者必须采取客观的观察和测量,最大限度的实现研究的客观化。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上,量化研究强调两者之间的主客关系,研究者要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对被研究者进行研究,尽量避免主观价值的涉入。在这样的研究原则指导下,量化研究在社会科学中主要是采用可重复而客观的研究模式及演绎和验证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精准化、形式化、可操作化和数量化。在研究过程中,量化研究常对概念进行操作化的处理从而对感官经验进行量化和测量,同时设置一定的假设,在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检验并推论到总体的特性。为保证最大限度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量化研究常采用调查问卷、测量统计等方法。

三、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哲学基础的相通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质化研究主要是为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量化研究则是回答“有多少”的问题。这两种研究方式为研究社会科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图画。它们之间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都是以社会实在为对象,以求解社会难题为目的,以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为形式,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重建为途径,来揭示社会运动的本质。在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承,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虽然质化研究的基础是人本主义的观点,而量化研究基于实证主义而进行,但是这两种哲学观点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有别于其他种类的哲学,哲学间的联系是存在的。实证主义侧重于研究客观化的、静态形式呈现的经验,而人本主义注重被解释的、动态呈现的客体的意义。随着实证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认识上的进步和反思,实证主义逐渐实现客观化的弱化和对研究事物整体性认识的强化,而人本主义在客观化和科学性上逐渐加强,这样的发展趋势为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研究实践中,两种方法已实现统一,两者间的互补性已成为不容争辩的事实。在自然科学领域,质化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社会研究方法中的概率论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物理学家将其引入物理学的研究中,建立了统计力学。而在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更是被大量的引入到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很多学科中,取得了大量的成就。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的模型化、定量化和自然科学的社会化、定性化倾向,使得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趋于整合。

四、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整合

首先,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整合表现在社会科学研究模式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上。研究者不仅仅承担收集资料和用经验理论来解释资料的任务,同时还承担用事实来验证理论的任务。社会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包含了观察、解释、进一步观察、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也即一种理论的发展是包含以归纳为特征的理论构建过程和以演绎为标志的理论验证过程。虽然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能是由观察事实出发进而概括上升为理论,或由理论出发去进行观察并以此来支持、反对或修改理论,但这些都包含了建构理论和验证理论两个组成部分,而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则在这两个组织部分中分别承担了研究方法的角色。

其次,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整合还表现在社会科学研究目标的互补性上。量化研究的研究目标是为了说明,而质化研究的目标是为了理解,说明和理解是人类进行科学认识的两种具体方式。一方面,在自然科学对自然世界的说明中包含着人性的理解,量化的说明是为了建立起普遍有效地模型来解释特殊经验。库恩曾指出,科学认识的主体是人,而人在面对自然世界时,通常已经带有自身的认知背景,这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和结果无法摆脱的。因此,在对自然界现实的说明中内含着理解。另一方面,在社会科学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中也包含了因果的说明,质化的解释需要通过因果分析的方法来排除非理性的因素。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不仅包括探寻者的动机、意图和认识,理解社会事实的意义,同时还包括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考察,说明社会事实的原因。由此可见,量化的说明是质化的理解的基础,而质化的理解又能深化量化的说明,使其得到升华,说明和理解是互动而统一的科学活动。

最后,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整合还表现在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技术的交叉使用上。社会科学研究中能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比如:在问卷调查中收集资料时采用结构式问题的形式,可以得到量化的资料,却无形中限制了被调查者的回答,于是得到的仅仅是表面而简单的资料;实地研究往往采用个案为对象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结果往往无法推广到更范围的群体中;实验的方法能得到精准的数据,却由于实验环境跟真实生活环境的差距,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在现实社会得到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每种研究方法仅仅是对外界世界的某一种解释及采用不同行动而进行的研究过程。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单纯依靠某一种研究方法是无法完全揭示其所有变化的。在实际研究中,需通过对各种研究方式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

近年来,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结合主要表现为这三个趋势:一是将质化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如科罗尔在研究组织环境重要群体的过程中,通过内容分析把五年的参与观察的资料量化,然后用统计分析来论证假设。二是研究者不再满足于过度形式化的量化研究,要求质化研究的方法进行补充。如,雅各布斯等人在研究比利时家庭形态对家庭劳动分工的影响时,先用量化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再用质化研究方法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了解。三是方法论上的多元化。也即在实际研究中,通过核心概念的测量模型把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结合在一起。研究者们通过在实践层面上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实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超越和创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明清民居博览城
登白石岭
去植物园
游七星岩
酒厂风景区
丛林“探险”记
农科奇观
嵊州大桥
公园里的春天
绮园
游“清明上河图”
畅游采石公园
井冈山
乡村见闻
夜游天一广场
期末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2008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期末总结
20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体育科期末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学期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期末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下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独具特色的兔肉菜肴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形式浅析
关注渔业安全生产积极探索研究对策
夏季喂兔注意啥
动物世界伪装大师
五香兔肉加工工艺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
企鹅喂食
浅析《动物农场》中“猪”的陌生化和原型理论的运用
夫妻上山养兔拓宽致富道路
浙江湖州:畜牧专家赴新疆指导服务湖羊生产
安全养兔防“春病”措施对症方有效
深入贯彻实施《畜牧法》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怪味兔肉制作工艺
浅议畜牧兽医队伍法制化建设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设计思路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相关链接
《中华少年》教学杂谈
读《中华少年》有感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爱国的心──读《彩色的翅膀》有感
《彩色的翅膀》教学杂谈
“尝瓜会”尝出的感动──《彩色的翅膀》教学案例
《彩色的翅膀》教学课例
《中华少年》相关链接
耐人寻味的结尾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