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基础

试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基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试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基础

"

论文摘要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揭示了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不能忽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信”的作用。“信,诚信”处于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地位,其对价值观的形成起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的建立离不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支持。

论文关键词 价值观 诚信 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包容的精神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该体现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守法、包容与务实。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的道德风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在构建大学生价值观的诸要素中,诚信恰恰是核心价值的基础,离开诚信的支撑,其他因素的构建将很难实现。

一、诚信失落现象与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集中表现

毋庸违言,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还是存在着违背信用的现象。虽然各个高校都不愿意公布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毁约率,但是每年从各种渠道还是能够了解到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毁约率。针对这种情况,各个学校也采取了严格措施,尽量限制、减少毁约率,但是毁约还是普遍存在着。不管是出于客观或者是主观的原因,在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背景下,仍然有学生与用人单位毁约,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度下降,以及他们对诚信的随意性处理。另一种情况是助学贷款中也存在着学生不按照约定,毕业工作后不履行合同,拖欠借款,导致一些学校采取非常之举:暂扣毕业证作为履行合同的附加条件。造成学校与学生关系的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也减损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这两种情况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造成失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但是,却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观念淡薄情况。殊不知,信用就是你的通行证,如果学生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就给社会、同事、朋友和亲人留下一个不守信用的印象。那你的这张通行证将变成一张障碍证,到处都会对你亮红灯,这对你的一生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如果这样,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二)出现失信的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国社会发展处于型转时期。转型期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如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现象,沽名钓誉、抄袭剽窃、假文凭、贪污腐败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判断。学生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些社会的阴暗面也必定影响到校园,对学生们世界观的冲击是巨大的。有些学生之所以铤而走险,置诚信于不顾,采取非常手段获得利益与机会,与社会上的这些不正之风关系极大。

其次,转型期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如当代学生比较注重个体利益,而存在忽视整体利益的情况,甚至不顾及社会公共利益,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权力主义等多种落后价值观念充斥着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趋向。豏

再次,人的道德一般分为道德本能和道德判断,而道德本能先于道德判断,道德本能一般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与思维、与人性紧密相连;而道德判断一般是后天形成,带有时代和政治背景,更具有理性的成分。豐而“信”,“信用”、“诚信”却是我们最早的道德启蒙,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最早的道德教育就是诚实,不说谎。诚信比较接近于我们的道德本能,一般比较容易培育与保持。

二、诚信与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关系

(一)诚信有着深厚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诚信的民族,“信”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重要因素。《礼记》云:“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王充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鲁迅说:“诚信为人之本”。翻开古代历史,对此的论述比比皆是,无论是处身,还是立命,思想家们对信的论述,彰显我们民族对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的态度,信是一个人处事的根本。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不能忽视中华传统“诚信”的作用。民族传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经过岁月的磨洗,是民族的智慧与结晶。我们一生下来就耳濡目染在这样的习惯于传统中,与传统习惯关系密切的东西,比较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因此容易被认同和理解以至于执行。中国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一定要结合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才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在我们的土地上扎根。

(二)诚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诚信是每一人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无论是从何种职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你都得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际关系,大至于对国家的诚信,小到对同事、朋友、亲人,都需要你诚信。诚实,才能赢得人心、信任,每个人都希望对方是真诚的。真诚对人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诚实,从每天做起,不像那些见义勇为、大公无私,报效祖国等比较高层次的道德,得有机会才能表现和实现,有些人一辈子可能也不见得能赶上,可是诚信却是最起码的,最普通的,所以更容易成为你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最容易实现。真诚的人容易赢得人心,无论是事业、感情,讲信用的人更有机会获得成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若干年后就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期间,如果能养成诚信的习惯,又学习到文化科学知识,一定能极大地促进我们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极大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三)诚信是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前提

大学生价值观与诚信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其实,诚信就像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地基,地基如果不牢靠,价值观这座大厦就不牢靠。只有忠诚于自己的祖国、人民,才可能热爱祖国;有了真诚,才能赢得信任与重用,才能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这样才谈得上去报效祖国。法治的社会首先是一个诚信的社会,市场经济也是一个信用的经济,如果事事得用法律,那不但法律多如牛毛,而且滥诉、纠纷层出不穷,这必定加重社会管理的成本,反而会妨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守法的公民,必定是诚信的公民,没有对法律与制度的诚信,法律再完善,还是存在漏洞,违法之人还是会钻法律、制度的空子,违法现象难于杜绝。诚信还表现在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而这些正是务实作风的真实体现。试想一个弄虚作假的人,不敢敞开心扉的人,对人对事有所保留的人,其必定是个人利益至上,心胸狭窄的人,不可能去包容别人。一个怀疑一切、不相信一切的人,他的世界是灰暗的、狭小的,生活是孤独的。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老是怨天尤人,老抱怨没人相信他。

三、诚信构建的途径

(一)历史使命感——诚信的源泉

“所谓历史感,是指人突然对自己生活的时代有所领悟,把人类今天碰到的种种问题和数千年来我们祖先生活的社会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企图超越某一个时代,某一种特定文化社会规范来考察历史的意识。”豑历史感是通往使命感的必由之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社会上物欲横流,学生更关心自己的就业与未来,更在乎自己利益与个人诉求。其实,据我看来,这只是个别现象,还有许多学生不是这样。在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也困惑、彷徨过。但关键是他(她)们在思考、在探索,期望在纷纭的现实的大潮和历史波涛中掏出金沙。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豒掀起一阵研究明史热潮、易中天説史专栏与系列书籍成为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和流行书,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说”让当代人大开眼界。豓能够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身就说明了人们时时刻刻都怀揣历史感。历史感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尤其是在社会的转型期,表现得最活跃的就是大学生。这说明学生们对历史的忠诚以及在历史中求解社会难点问题的期望。

一种历史感的获得,就是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使命感的驱动。因为任何功利的因素都是浅薄的,都是短暂的,经不住历史的拷问。而只有真诚的人,才能获得历史使命感;只有对民族和国家忠诚的人,才会关注国家的命运。

(二)社会责任感——诚信的保证

责任就是一种担当。从宏观视角看,一个健康的社会必定是大多数人都有责任感;从微观视角看,有责任,才能把身边的事情做好,而不论大事或是小事。有责任感的人,首先必定是诚信之人。如果有一种责任感在支配和督促,可能就会转化为一种抱负,激起和召回学生的历史感,这其实是责任的回归。有责任的人就感到生活很实在,学习、工作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能精神饱满。一个对家庭、亲人、朋友有责任感,他必定对社会、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适当引入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内容会有所变化和充实,然而,精神仍然没有变。一个人首先要从道德和文化提高、丰富自己,那就是对自己负责。练好自己的基本功,然后成家立业,在家庭中做表率,把家庭照顾、管理好,就是对家庭负责;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工作,贡献社会,报效祖国。此外,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关注民生,体验自己的认识,感知自己的使命。通过这样的过程,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与方向,担当其自己的责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洗鞋子
读书
水果
郊游
我的妈妈
扶盲人奶奶过马路
百丈飞瀑(三)
我是奥运鼠
大作家,进校园
我有一个好妈妈
回忆5.12
百丈飞瀑(二)
母亲节的糖葫芦
我有七十二变
路上见闻
民事之诉法理探微(14)法学理论论文(1)
公用企业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管制(2)法学理论论文(1)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2)法学理论论文(1)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6)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的法理学研究与动向(9)法学理论论文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公诉词能否构成诉之指控
2013年的法理学研究与动向(10)法学理论论文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日本专利法的历史发展(代序)(7)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3)法学理论论文(1)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泉水》相关佳作:水泉之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二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五
《泉水》:一股清泉流过心田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七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五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有感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三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