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0
浅析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教学中语码转换的应用
"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 语码转换的策略 作用 实例
论文摘 要: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语码转换在二语教学中的研究,语码转换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受到关注。本文通过说明我国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提出了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策略,语码转换的作用以及举出的实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一、引言
二、语码和语码转换
语言学家Scotton定义语码(code)为包括语言,方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风格等在一次交际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语言系统。将语言作为一种代码在社会语言学中很常见,主要用作指称任何涉及语言的信递系统的中性名称,而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就是其中之一,语言学家Scotton定义语码转换为一次交际活动中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由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变体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变体的现象。这一现象是一种高熟练的语言活动,在二语教学和学习中普遍存在,如果使用得当,将会是二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教学中语码转换的应用
关于语码转换在二语课堂中使用的尺度,Tuinbull制定了一条准则:“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目标语言如果不够25%,就是过多的使用了第一语言,剥夺了学生宝贵的目标语言输入”。但是基于高职高专的现状,正如陈瑛(2009)所说“大部分学生入学成绩比较差,词汇量比较少,阅读量极少,听说能力极低,语法系统不系统”。这时语码转换充当的角色是过渡语,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语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就会更高,基本以母语为主,目标语为辅。
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的使用主要基于两个目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在情感交流方面,基于Giles的调适理论中的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现象。语言靠拢,就是教师在语言和语调上适应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在维持课堂纪律方面效果明显,有助于树立教师的权威。比如,教师讲课时有的学生睡觉,教师第一遍说“wake up, please.”时,他或者她可能不会注意,而教师转“睡觉的同学,醒一醒”时,便会立即引起他们的注意。在知识交流方面,适量的语码转换在语法,难点讲解,重点知识强调,文化差异解释说明等方面的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教师高效率的知识输出和学生高效率的知识学习。比如,在《新时代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3中“It is time we applied computers to the production of iron and steel”教师在解释这个句子的虚拟语气时,使用母语既可以避免翻译中转过程,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英语解释时学生的理解错误,同时强调了虚拟语气的重要性,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语
语码转换是教师的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适当的语码转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对于提高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水平有积极作用,当然教师也要尽量避免母语的滥用,都则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Gumperz, J, J. Discourse Strategies [M].
[2]Myers-Scotton, C. 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 Evidence from African [M]. 1998.
[3]陈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09
(4
2).
[4]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0
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恶梦
- 卷笔刀
- 我肚子里有木马?
- 我家有三条虫
- 放风筝
- 幸运的五一
- 春天来了
- 小青虫的梦
- 考试
- 美丽的春天
- 跟天使交朋友
- 画画
- 婆婆生病了
- 我的书包
- 未来的战争
- 缔造的女性
- 谈中国电影博物馆尽现中国电影百年辉煌
-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 谈英国民族电影的不稳定性
-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 分析贺岁电影“嘉年华”
- 论金钱化的好莱坞与艺术化的欧洲电影
- 分析电影《桃姐》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 分析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 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 论中国电影的意境美
- 香港与内地电影的发展关系探讨
- 论《中国电影发展史》与电影文化思维
- 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 别把电影当艺术品
- 《快乐的节日》教学3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
- 《快乐的节日》教学1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2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1
- 《四季》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