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2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
"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非正式 管理
论文摘要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活跃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不可消除客观存在的群体,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对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的探析,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大学生管理工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也会因各种需要和心理倾向而结成规模大小不等的非正式群体。这里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除团学组织外,大学生中实际存在的,纯粹由大学生自发形成的集合体,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而形成的群体。
1 形成原因
虽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自发性,但是其形成和产生不是盲目随意的,他是大学生主观心理因素的诱发和外界的社会客观条件催化而形成的产物。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1.1 大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
(1)孤独和寂寞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心理基础。在知识经济充斥的社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口号唱响的时代,大多数学生已远离家乡,踏上大学求学之路,进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已经习惯了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小公主”、“小太阳”们不得不独立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自然会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而大学的班委、团委等这种正式群体管理相对严格和规范并且有较大的约束力,无法满足大学生释放孤独和寂寞的需要,他们为了寻求感情寄托便会自发形成非正式群。
(2)兴趣与爱好的需要。现代大学生面对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已不仅仅满足于专门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积极拓宽视野,主动寻求兴趣点并极力想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就会自发组织一些小团体活动,即所谓的兴趣学习小组,如舞蹈协会,书法协会等。这种以兴趣爱好为中心的非正式群体便会油然而生。
(3)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且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较高,因此他们会积极寻求自我实现和渴望自尊,仅仅依靠大学中存在的正式群体是无法满足他们渴望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大学生通过参加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来认识自我,保护自尊,升华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大学中的某些非正式群体就成为那些渴望自尊与寻求自我实现的学生的“栖息地”和“家园”。
(4)价值观的一致性和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还没有完全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所受教育,生活实践及阅历基本相当,很容易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感,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有一致性,而且他们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阅历和共同的利益,他们容易沟通,感情深厚,有一见如故之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想从来都是与人的本质、需要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可见,共同利益是维系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重要子因素。 首先,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转型期,中西思想相互融合和碰撞,所以多元文化必然给大学生带来影响,使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而且紧跟时代先声。在这种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不免觉得正式群体太具约束力和规范性,所以他们就会自发形成一些满足自己需要的非正式群体。其次,随着网络技术,传媒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认识和交往渠道多元化,为形成非正式群体提供了便利。再次,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大学生主动的寻求社会化,通过非正式群体来发展和提升自己,而大学相对宽松的教育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也催化和促进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策略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大学生正式群体共存,共同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适时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 "
2.1 正确认识,重视影响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和存在是一种客观必然现象,是对大学生正式群体的一种有益补充,它的存在有其积极合理性。满足了大学生求知与好奇的需要,可以学到在正式组织中某些无法学到的东西,正确加以引导就会有利于大学生正式群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之间迅速敏捷传递信息等。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接受其存在,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性质和类型,了解和掌握其运行机制和基本状况,科学地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纳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小帮派”,“小团伙”对其严厉打击,坚决禁止和非法取缔。
2.2 区别对待,艺术引导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中要做到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恰当有效的管理策略,注意引导和管理艺术。首先,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给予保护,鼓励和支持。如有积极意义的娱乐兴趣型的非正式群体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大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和爱好的广泛性。有科学价值的学术研究型的非正式群体也要以资鼓励,予以表扬,唤醒和提高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其次,对中间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要坚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如网络虚拟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引导和管理时注意发挥其传递信息迅速快捷和信息沟通量大,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的积极功能,同时又要注意克服在传播信息中的虚拟性,不现实性,以及小道消息和不健康信息的传播等负面影响。再次,对消极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要严肃处理,坚决予以解散和取缔。
2.3 重视“核心”,以点带面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会自然形成“核心”人物,这些“核心”人物一般综合素质和活动能力较强,对非正式群体具有较大的感召力,同时对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实现和群体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无容置疑,无可厚非的。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核心”人物的管理教育,以点带面。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管理和导控:
首先,注意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使非正式群体成员自觉的服从和信任学生干部的领导。其次,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核心”人物的思想教育与引导。对思想品德良好,活动能力较强的“核心”人物要动之以情,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和说服教育。引导其主动号召非正式群体其他成员服从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再次,高校管理者和班干部要多参加小团体活动,积极主动的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并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积极沟通,与重要成员维系良好的关系。
2.4 加强联系,利导转化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和作用渗透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和班干部在教育管理中要调整和改变非正式群体中与社会要求和正式群体规范制度不一致的部分,尽可能协调二者利益,做好非正式群体向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积极影响,赋予更高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比如,将非正式群体公开化,提供其与正式群体相同的条件或待遇;将非正式群体与相类似的正式群体合并等。
2.5 创设环境,丰富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正确的舆论环境。在大学校园中要积极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很好的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还可以将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吸引到正式群体的活动中去,减少非正式群体的消极性和破坏性,增加正式群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风味有趣,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既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是一种实然,那么高校教育管理者在从事其管理工作是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认识,但是也要注意发挥管理者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所以高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科学指导,艺术领导,人文化管理。
参考文献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3.
[3]黄明睿.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其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7).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好的回忆
- 一只猴子从动物园里跑了出来(续写)
- 储蓄罐空了
- 乌鸦与狐狸(续)
- 美丽的秋天
- 小白鸽
- 她真行
- 爱在左边
- 教学大楼
- 一件难过的事
- 带去我的祝福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 收获
- 昨天、今天、明天
- 2011大学生暑期工厂实习报告
- 2012年县长述职述廉报告
- 副乡长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 计算机公司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 大学生暑期复印社实习报告
- 2011会计专业暑期实习报告
- 2012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廉报告
- 2011年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 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
- 2011年事业单位实习报告
- 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 副乡长工作和廉政述职述廉报告
- 城镇建设述职述廉报告
- 酒店客房部实习报告
- 村干部述廉报告
- 浅谈高校教育中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
- 试优化装备资源管理 论促进新课程改革
- 浅析文化社团在提高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 关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 试论信息辅助平台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试论传统与多媒体教具在制图课中的完美应用
- 试析高中历史的情感教学
-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 试析隐形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
- 试析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校内仿真实习教学研究
-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探析
-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 关于从实际出发 调整教学模式 提高部队计算机教学质量
- 特色发展:析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 《赵州桥》板书设计之一
- 《美丽的小兴安岭》段落分析
- 灵气隐于语文学习之中——品味潘宇老师的《孔子拜师》
- 《盘古开天地》教学建议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课练
- 《找骆驼》习题精选
-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相生,使课堂精彩纷呈——《花钟》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 《赵州桥》预习解析
- 《玩出了名堂》教学导入-《玩出了名堂》相关
- 《找骆驼》预习解析
- 《富饶的西沙群岛》模拟试题
- 利用有效方法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三上《语文园地三》-在真情实境中培养交际能力——《秋天的快乐》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 《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