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音乐教育 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讨论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探析从合唱教学、乐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高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质量。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绝不是单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来尧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在校外音乐教学中包括:合唱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等。所采用的教材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广,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丰富的德育内容,乐曲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一、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
1.通过介绍合唱曲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合唱教学是校外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合唱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笔者教授《保卫黄河》这首合唱曲,就是从介绍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入手的。首先介绍作品创作的年代,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感情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引起共鸣,提高了演唱的效果。
2.通过指导朗诵歌词渗透德育教育。
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优秀的散文,一部先进的文学作品。它能鼓舞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例如《中国自豪》,可通过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使学生在朗诵中被中国的辽阔广裹所感染和震撼,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励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通过指导欣赏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净化心灵,升华感情,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撒歌》时,那优美抒情、宽广悠长、悠扬飘逸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4.通过指导和训练多声部合唱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小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当然,这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学生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教学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而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白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一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月染。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道德品质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道德品质的研究与探索,既关系到祖国的末来和民族的兴衰,也涉及到社会及傅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作为一个校外教育的成功班主任,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下是积极向土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学习兴趣高,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赶集
- 我的好伙伴——铅笔
- 学书法
- 我的爷爷
- 酷署的夏日
- 热胀冷缩的原理
- 青山常在净水常流
- 我的朋友安悦
- 掉牙记
- 月亮上的"文物"
- 家长课堂
- 假如我是一朵云
- 一年之后
- 我为啥要读书
- 自作自受的风筝
- “组合竞选制”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 对地方影视设备技术探索
- 反“劫贫济富”与民主化管制
-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 选举中各环节的漏洞与对策
- 信访制度存废辨——兼谈中国信访制度的变革之道
-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镇体制变迁为视野
-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 议影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应用
-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 对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 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中国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
- 对香港电影《桃姐》的人情伦理评介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 《雪孩子》教学设计一
- 《雪孩子》教学设计三
- 《借生日》教学设计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 《四季》 教学设计一
-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 《阳光》 教学设计
- 《比尾巴》 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二
- 《四季》 教学设计二
- 《静夜思》 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