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与职业特征分析

试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与职业特征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与职业特征分析

"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林业政策变化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林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林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入手,对林业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林业高技能人才具有类型的多样性、高超的技艺性、较强的适应性、岗位的针对性、成长的渐进性、突出的创造性、发展的动态性等8种职业特征。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林业高技能人才;职业特征

世纪之交,我国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产业结构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保护型转型。国家林业政策的重大调整,使得社会对林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林业高等教育不得不重新思考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林业高等职业教育是林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林业基层单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深入研究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职业特征,对提高林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一)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的界定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高技能人才是进行高技能动作操作的人

所谓技能,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练习按照一定的方式将若干局部动作合理完善地连贯成一个动作系统,以顺利完成任务的活动方式。技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动作或内部语言构成的。当反复练习一个动作系统,使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程度时,普通技能就提升为高级技能。

2.高技能人才应具有高超的动手能力

在生产活动中,高技能人才应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生产精度较高的产品,能够操作和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能够安装、调试、维修精密复杂的仪器等。

3.高技能人才应具有“手脑并用”的能力

在生产活动中,高技能人才应能够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生产操作中的问题,能够利用心智技能对生产活动中的现代技术和经验技术进行整合,实现“手脑并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的根本区别所在。

4.高技能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在生产活动中,高技能人才应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有效地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攻关,把精密的设计图纸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高质量产品。

5.高技能人才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生产活动中,高技能人才应能够依靠自身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和发明创造等方面不断创新。

6.高技能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高技能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高超的生产技艺和技巧,能够担负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任务;不仅应具备运用交叉技术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而且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综合以上看法,高技能人才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艺,能够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包括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3种类型。

(二)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根据上述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定义,通过对林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根本任务的林业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这是林业高技能人才基本的内涵特征。

1.林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

从林业工作的环境看,林业工作者的主战场主要在偏远的林区,交通、通讯不太便利,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较差;从林业工作的性质看,主要以林业资源保护和营造林为主,体力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从林业工作的任务看,林业工作面宽且量大,既要完成大量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任务,还必须做好森林资源调查、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林火预防、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这就要求林业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热爱林业、以林为荣的崇高理想,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肯干愿干的奉献精神。当然,对林业高技能人才来说,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2.林业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素养 3.林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素养 综上所述,林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热爱林业、以林为荣的崇高理想,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肯干愿干的奉献精神;掌握森林培育、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能熟练地从事和组织森林培育、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等技术性工作,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林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分析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取决于产业性质、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林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参照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笔者认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类型的多样性

林业高技能人才大致可分为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3种类型。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林业工业化以来出现的,是指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技能,又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能工巧匠型的专门人才,如高级种苗工、高级造林工等;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指既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原理、方法,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且从事以心智技能为基础的实际操作性工作的高技能人群,如造林规划设计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等;复合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了交叉技术或服务知识以及多种不同技能的专门人群,如高级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人员、高级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等。

(二)高超的技艺性

现代林业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已密不可分。所以现代林业高技能人才已不再只是拥有传统意义上的“手艺”或“绝活”的工匠,而是通过职业院校的教育和培养既掌握了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又具备高超技艺、精湛技能,能够“手脑并用”的高技能群体。林业高技能人才之所谓“高技能”,在于其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是“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较强的适应性

林业高技能人才较强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在林业生产活动中,既能熟练地掌握林业岗位群通用的基本技能,又具有林业专业背景下的专门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既能运用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解实际操作中的技术故障,又能完成技术比较复杂、技艺较为关键的非常规性工作;既能适应艰苦的林业工作环境,又具备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四)成长的渐进性

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工作的基层性特点突出,所以林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必须经过较长时问的在一线岗位的实践锻炼。实践证明,只有经过一线岗位的生产实践锻炼,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林业高技能人才。

(五)岗位的针对性

技艺、技能提升的渐进性,决定了林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是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一步步完成的,是与岗位一线紧密相连的。林业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岗位一线的训练和学习,经过实践锻炼;必须要在生产、工作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日渐成熟;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也就是说,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立足于林业岗位第一线;必须经历“生手一熟手一巧手一能手”渐次提升的过程。

(六)突出的创造性

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一般来说,初、中级林业技能人才主要从事的是熟练劳动,要求掌握熟练技术。而林业高技能人才从事的是较复杂的劳动,要求较多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拥有较高的心智技能化程度林业高技能人才只有通过发挥知识、技术和心智技能的作用,有效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组织技术攻关等,才能表现出较高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水平。

(七)素质的全面性

现代林业高技能人才必须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和培养,拥有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在生产岗位上的反复实操训练,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艺;通过对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获得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林业高技能人才是集科学知识、工作能力、操作技能于一体的专门人才。

(八)发展的动态性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前,我国的林业以木材采伐为主,这需要一大批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干部。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的林业政策,这需要大量的资源保护型和资源培育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不同的时代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产业背景下,林业高技能人才的标准要求是动态的。

综上所述,林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林业高技能人才具有类型多样性、高超技艺性、较强适应性、岗位针对性、成长渐进性、突出创造性、发展动态性等职业特征。但是,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策背景下,林业高技能人才的标准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现代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提高,不能与时俱进,则未必能够胜任未来社会对高技能岗位的需要。也就是说,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一定会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林业高等职业教育不断研究和完善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特征,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超市见闻
一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启示
鼓励是火
挫折
挖笋
小乌龟
来我家的一位客人
摔跤的滋味
好险呀
春节的“后遗症”
家庭风波
意外
我做得对吗
家庭一二事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
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1)论文
关于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的体会
谈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法律制度的完善(1)论文
谈当前环境下的贸易与劳工问题(1)论文
环境公民诉讼制度宽松起诉资格初探(1)论文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使用行为(1)论文
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1)论文
试论在语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双基”训拣
探析建立票据做市商制度的法律环境(1)论文
关于英国新世纪成人基础教育运动“生活技能”计划评述
试论一年级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WTO中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研究(1)论文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1)
探析我国期货市场法律制度建设(1)论文
在阳光下发现和感受──《影子》教学案例与反思
谈低年级朗读指导──《影子》教学反思
注重情感体验,营造生本课堂──《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听课的感觉像春天──听《影子》一课有感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影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课上实践真重要──《影子》教学后记
《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影子》教学反思
《影子》教学片断赏析
PPT动画课件《影子》的制作
自主识字,自得其乐──《影子》教学案例与反思
《影子》教学案例及点评
给孩子一个真正的“言语学习的课堂”──《影子》教学片断赏析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
找影子游戏──《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