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西方道德心理发展理论学习有感

试析西方道德心理发展理论学习有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0

试析西方道德心理发展理论学习有感

"

论文摘要:通过对西方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主要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心理发展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的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论文关键词:西方道德;发展心理学;有感

道德心理学是一门集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交叉学科,通过研究主体的道德心理发展及其结构特点,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道德教育的实践。正如当代著名道德教育理论家科尔伯格说过:“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乃是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则考虑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就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这两种探讨结合起来。”在阅读了部分道德心理学的书籍和理论之后,个人比较感兴趣的还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心理发展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的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机制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是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他根据儿童这一主体的认知发展把认知分为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得以发生的主要机制被称为平衡(equilibration),指的是认知结构与外界环境需要之间达到的平衡。当儿童与外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他们遇到的情境与自己对世界的预想或者关于世界的观念不相匹配。皮亚杰在这里主要是以儿童为研究主体探讨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机制。事实上不仅仅是儿童,在人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人们的道德认知是不会停止的。也就是说,道德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不仅仅是儿童所特有的,随着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出现,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各种伦理的非伦理的信息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已有的正在发展的认知行为。如果这种不平衡状态没有外力的介入(及时的纠正等),那么那些新的违背伦理价值的观念很可能会被这一群体顺应为自己道德认知的一部分加以储存。由于新接收的低俗信息将会完全有别于原先儿童和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因此他们很难通过同化这一过程获得新的平衡状态,如果他们试图将接受的新的低俗信息与原本已经树立的但还不稳定的道德框架进行同化,那么就会产生一种道德同一性的混乱。同一性与对同一性的混乱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他提出了所谓的个体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其中同一性和对同一性的混乱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在形成一些概念,如他们是谁,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他们的价值何在,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他们试图将自己的多方面整合起来——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从而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出现同一性混乱的人将不能顺利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他们对于道德的认知出现混乱从而引发各种道德危机的出现。在青少年或者儿童对周围虚拟环境中出现的新的信息进行认知的时候,由于虚拟社会的低俗信息会与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理解产生排斥,所以他们只能采取顺应的过程,如果采取了强制同化的过程那么就会出现道德同一性的混乱。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对低俗信息的顺化会导致在道德认知中出现现实道德与虚拟道德两种道德认知的矛盾。最终究竟是从外界或者虚拟世界所接受的不良信息和伦理规则在主体内心进行内化还是现实世界中正确的伦理道德观被内化为精神,就取决与外界对于主体的各种规制和道德教育,这也就是道德教育在这种方面的重要性。它将会直接干预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主体的的道德认知和内化机制,从而达到事前预防或者事后补救的效果。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水平一:前习俗道德

阶段一: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对于个体要么顺从规则,要么受到惩罚。

阶段二:个体往往采纳个人主义和交换取向,以自己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是否应该遵守道德规范。

水平二:习俗道德

阶段三:个体愿意按照大家对自己的道德期望行事。

阶段四:个体重视社会体系,包括法律和履行义务。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

阶段五:个体意识到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并试图找到平衡点。

阶段六:以普遍的公正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发展过程几乎都与科尔伯格所认为的发展脉络相符。杜威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或发展———理智的和道德的发展。受杜威的启示,科尔伯格主张以发展作为道德发展的目的。正是在这一前提下,科尔伯格进一步制定了以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作为促进道德心理发展的实施程序。科尔伯格指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道德阶段的发展,而不是灌输特定学校、教会和国家的固定的习俗。”因此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于教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教师对学生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额点

根据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预期过高与过低,都无助于帮助学生的道德发展到合适的水平,应当根据儿童道德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来实施道德教育。在他看来,个体的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是在受教育者自身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道德经验的不断结构化过程。因此,道德教育既不能低于也不能高于学生现有道德发展水平。低于现有发展水平,显然就没有教育意义了;高于现有发展水平,往往就成了空洞说教。在这两种情况下,教育都不会有多少效果。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道德教育科学化、系列化的过程中,建立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道德教育的侧重点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灌输,更应当是道德理性的启发与道德情感的启发的结合

科尔伯格在提出他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引子就是一个著名的关于丈夫为病重妻子偷药的道德两难问题。科尔伯格认为这类两难问题的引入,有助于启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推理能力,并促使其向更高阶段推进。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们面对不同的环境和需要,其道德行为会出现某种倒退,表现出与道德认知不相符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中,除了要借鉴科尔伯格理论中的精华之外,也不应当忽视道德情感教育等其他教育手段的结合运用。

综上,伦理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更侧重于对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研究,因而初读还显得十分粗浅陌生,今后我还应更加努力学习这方面的书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奉献
有人跟我争妈!!!!!!!!!!!!!!!
偷懒记
“四变“老妈
我是一个奇怪的男孩
妈妈的手
家有表弟
我的妹妹
球球,别过来
爱美的爸爸
邮递员
我的表弟
可爱的“馒头”
令我敬佩的人
那个真诚的女孩
数字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探索
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完善
合伙中以合伙财产抵押的定性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浅析网购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
浅析我国行政法学的继承与超越
浅谈网络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问题及对策
试论安全保障义务的保护范围
法律方法中价值判断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
关联交易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
试论刑事犯罪现场的证据采集
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
刍论上市公司收购之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请假条》教学设计之二
《请假条》教学设计之三
《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教案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快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听广播》听说训练教学设想
《美丽的武夷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一粒种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
《请假条》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