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1)论文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1)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机动化背景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交通正处于转型时期,应加强小汽车交通对城市影响的分析,深入研究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成本,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和空间增长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论文关键词:机动化 影响 成本 城市交通政策 空间增长策略 2001年制定的国家“十五”计划要求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地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将把鼓励居民消费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政策之一。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水平将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必将对城市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因为不同交通模式包含不同的土地利用成本,所以在制定城市发展策略时应深入进行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及其成本的分析研究。

一、我国城市机动化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1.城市个体机动化趋势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预测到2005年,汽车保有总量达到2465-2545万辆,机动化水平达到20辆/千人左右(见表1),其中小汽车拥有水平达到7辆/千人。总体而言,我国机动化近期水平仍将处于较低阶段。

受经济增长推动,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我国机动化将很快进入导入期(指标为20辆/千人),步入普及期(指标为200辆/千人,相当于新加坡现有水平,美国1915年为20辆/千人,普及时间仅为14年)。表1 我国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2005年) 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十五”规划》 受经济水平制约,中国机动化表现为地域不均衡分布状态,其中沿海地区机动化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城市地区高于乡村地区(见表2),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机动化速度更快,汽车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与GDP增长率的弹性系数达到1左右。

国际机动化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小汽车发展开始进入家庭;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小汽车将逐步普及。目前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市主要有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厦门、苏州、无锡等城市,这些城市机动化已经进入导入期。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日趋完善和人们交通行为的转变,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机动化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北京为例,改革开放20年来,机动车年增长率达到15.09%,至1993年城市机动化水平达到47.8辆/千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倍;近年来私人购车增势迅猛,年递增率高达50%左右。

表2 我国主要城市和区域机动化水平一览表 资料来源:苏州资料来源于《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无锡资料来源于《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专题研究》;其他城市和区域资料来源于S.斯岱尔斯和刘志,《中国城市机动化:问题与对策》,1997年,第34页。 注:无锡市区指行政区划范围,包含原锡山市,人口211万,面积1658平方公里。

2.城市交通系统的转型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传统结构向机动化方向转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公交机动化为主的交通模式和个体机动化(摩托车+燃油助力车方式)为主的交通模式(见表3)。表3 我国主要城市交通结构 (单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坏脾气的守护神
我心目中的老师
我尊敬的妈妈
我那调皮的弟弟
吴怪人
我的小伙伴
自我介绍
我的妈妈
一个使我难忘的人
我的“辣妹子“同桌
妈妈的爱
我是……
我们班的“41号”同学
老妈说话不算数
我家的“食神”
价值的物理学定义
皖北小方庄外出人口问题调查与分析
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
努力实现干部能力提升跨越推动统筹解决首都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需要整体性视野
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口问题
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
浅谈世界人口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限度
从消费角度看新形势下我国人口问题
关于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新社会哲学范式的构想
科技成果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
浅谈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
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思考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6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2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1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4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5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3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
《装在套子里的人》研究性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3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