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主体人格在生活德育中的实践与体验

主体人格在生活德育中的实践与体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主体人格在生活德育中的实践与体验

"

人格,即个人的心理面貌,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他们人格的形成、完善、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文化、知识以及未来社会的挑战,他们该如何克服人格上的某些缺陷和适应社会呢?

一、体验:引导品德自省

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主要取决于道德体验,当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时,德育才是成功的。如果说德育效果不尽人意,那么,其主要原因是偏重了道德知识的掌握而缺少了真实的体验。如我校在举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师生动员大会”时,校领导只是三言两语地强调一下创建卫生城市的意义,然后播放一段录像:校路上,纸屑满地,同学们背着书包三五成群围着校路两边的小摊小贩;校园里,操场一角的几位男同学们你追我赶,把喝完的饮料瓶当足球踢,铃声一响,饮料瓶弃之不理;教室里,有几位“美容师”在给桌子“美容”呢!最后,校领导请同学们在班队会上就这段录像发表评论。班队会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分析原因,寻找症结所在并发出《告全校同学书》《倡议书》。一段平常的录像,一个深刻的触动,一次真实的体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作为学校的一员,作为市区的一位小公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义不容辞,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学生的体验是综合性的。例如,我们依托社区、劳动实践基地、“红领巾一条街”等校外教育阵地,开展“走进社区”、“我当售货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手拉手”、“红领巾献爱心”等活动,体验友情和爱心、体验小伙伴顽强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体验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和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等。真实的角色体验促进了角色认知,内化为角色意识,促进了道德自省,最终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实践:促进了解社会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大背景,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感受家乡的历史传统、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盛、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我校努力调动、充分发挥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小学生教育的积极性,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发挥社区的德育优势,成立了交替中队、居委会、军营、工厂企业等作为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展示平台,学校不仅与本省本市几所学校,开展“手拉手,共成长”联谊活动,还与海外“新加坡光华学校”建立“联谊共建”活动。2005年5月,我校组织部分师生到新加坡光华学校参观、学习。在联谊活动中,学生所表现的“自主、自信、自律、自强”的言行,得到新加坡光华学校师生的充分赞赏,体现了我校开展主体道德人格培养活动的实效性。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到泉州、南安五中的劳动实践基地学习实践,回校后,学生们的变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学校教育几年不如走上社会几天”啊!

三、活动:培养主体人格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活动”,生活德育观倡导德育以活动为中心,一切德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德育过程中,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尊重他们,解放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主动发展的多种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让他们的生命潜能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培养学生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体系。学校的一切活动,如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等,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些德育活动如果能坚持做到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努力构成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环境,那么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潜移默化。

如我校利用晨会课,开展自主晨会活动研究,开创了“生活万花筒”、“每周一歌”、“幸运52”、“知识爆米花”、“实话实说”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栏目,为学生喜闻乐见。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利用班队会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有“爱护公物、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节约资源,从我做起”“请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主题班会,使队员们认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做文明学生的重要性。开展了“学《守则》,遵《规范》见行动”主题系列班队活动,每周一个小主题,分阶段以“勤俭节约,合理使用零用钱”、“我是环保小卫士”、“学法、用法、自我防范”、“我是诚信的好孩子”、“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学会关爱,不欺弱小,从我做起”等为小主题,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自演、自说、自辩、自做、自律,根据主体的所闻、所悟进行自主道德判断与选择,养成良好的德性。这样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潜在的情感内需,主体人格得到了培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弟弟玩陀螺
掰手腕
一件有趣的事
观日食
爱打扮的校园
倒霉的一天
我的小蚕宝宝
妈妈的眼睛
我喜欢荷花
学会查“无字词典”
拔牙
橘子
我学会了仰泳
学会了游泳
我学会了做方便面
何为儒家之道(二)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体育文化建构
宪政制度在近代中国为什么难以确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论制宪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诉讼中的中国宪法适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在“境界”与“权利”的错落处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与行政法良性互动关系之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论诉讼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猫》教学设计之五
《长城》教学设计之一
《长城》教学设计之三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一
《长城》教学设计之二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三
《猫》教学设计之三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二
《猫》教学设计之二
《猫》教学设计之四
《猫》第二课时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一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四
《猫》
《猫》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