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乐器演奏,无论是弦乐或管乐,都非常讲究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他们都力图做到音质的浑圆,音色的坚柔,还要有所对比和变化等。在琵琶演奏中同样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不注意音质,噪音很多,也没有音色坚柔的对比和变化,就不可能达到完满的演奏效果。严格地说,音质、音色是演奏者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在演奏乐曲时处处可以反映出来的普遍现象。如果我们在理论上不懂得它们,在演奏的实践中则将无法反映出来,那么也就不可能达到完满的演奏效果。

首先我们谈谈音质。什么是音质呢?通俗一点讲就是指发音的质量。所谓音质,就是在演奏时尽量使发音圆润、纯净,不伴有噪音或减少噪音。如果渗入了噪音,将使乐音的浑圆程度受到影响,演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噪音既然会影响乐曲的正常表现,也就成为演奏者必须引为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影响音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客观上是乐器构造上不符合规格,或有脱胶现象而产生的噪音。如琵琶中某一音位(品位)与下一音位之间的高度不恰当,下一音位高度高于上音位,在弹上一音位时,就会发出一种噪音,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使两个音位之间的高度一致,来避免噪音。另外,由于相、品、面板、音柱、缚弦等有脱胶现象,在弹弦后弦身振动中,脱胶部分就会产生相应的振颤,而发出噪音。天气潮湿或雨水侵蚀后,也容易 产生噪音。第二,定弦过低而产生的噪音,因为不同粗细,不同原料的弦,都各有各自的紧张度。如果定弦合乎于此弦的紧张度,发音就比较圆润。若超过这个适当的紧张度,发音就尖锐而干涩,若低于这个适当的紧张度,发音就比较飘浮而松弛。所以定弦一般用标准音高来定弦,这样就不会因为定弦过高或过低而发出噪音。

从主观方面讲,一是演奏者演奏方法的不正确而造成。在这里我们说两种常见的情况。第一种是左手按弦位置不对。一般按弦位置是位于品位的尖端上方,使弦身与品位的尖端处成紧密的接触状态,这样有效弦身的振动才是下起于缚弦,上起与品位上,才能发出清晰稳定的正常乐音来。其次是右手弹弦方面,在做正常弹、挑、轮、摭、分等指法,角度不对,没有用指甲的尖锋去触弦,使指甲与弦身接触面积较大,也就是吃弦过深,发音也就会伴有较大的噪音。

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注意“触弦面”的运用。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指甲吃弦的深浅,指甲击弦时经过弦的面积大小。接触面小,可以使发音清楚反应快,阻力小不易发出噪音,手易放松,不易疲劳。而指甲触弦面积越大,从而增加噪音的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吃弦面积一定要浅、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噪音,提高音的质量。如果在音乐效果特殊需要的时候,如力度大的轮指或大强度的满轮时,这时触弦面可大些,以此来增加声音的强度和厚度,表现粗犷、有力的情绪。所以触弦深浅,要根据乐曲情绪的需求来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是右手弹弦时过于紧张,不够放松,动作比较迟钝,在弹弦后不能迅速离开弦身,弦身振动触及到指甲,发出了噪音,或在弹弦之前让振动的弦身触碰到指甲,发出噪音。这种情况是一般初学者所遇到的一个较大问题,由于过弦太慢而发出噪音,使整个

乐曲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击弦时指甲触弦的速度。一般来说击弦时速度越快越好,这就是因为指甲在弦上停留时间短,从而对指甲撞击的次数减少,产生的噪音也就相对减少。速度越快,弦受的力就越大;越慢,弦受的力也越小。值得一提的是,过弦速度快并不是弹挑或轮指的速度加快,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是一般初学者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最后一点是指右手击弦时作用于弦的力,这个力是指力、腕力、臂力互相配合的运用,最后作用于弦的力,简称“力”。正确地运用指力、腕力、臂力,不仅可以使发音的质量得到提高,也可以使音色得到完满的统一。如在轮指中,无名指、小指作用于弦的力最小,可以用腕力和臂力向前推进的方法,来增加两指的力量,使之与前三指统一起来。

如何使我们的演奏减少噪音,提高音的质量,使发音变的圆润纯净呢?除上面我们提到应该注意的地方外,还要注意左手的按音。在左手按音时,除正确地做到按与放的要求外,还须在按每个音时,做出快而小的吟,力求使音质圆润稳定。由于吟的动作很小,交替连续出现的间隙也极短促,因此,用快而小的吟时,既不会影响音准,也不会明显地听出有张力滑音的效果。当左手需要做其它指法时,应暂停这种方法。一旦演奏完后,仍需继续使用,如3532 1在演奏第一拍时,应停止使用,而在第二拍就需加上这种快而小吟法。当乐曲演奏到空弦时,必然无法运用这一方法,但对空弦音的音色、音量都要注意。空弦音在弱拍时,演奏的音量尽可能弱下来,而处于强拍时,这时宜弹奏音量强些,音色坚实一些。

以上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演奏时并不容易做到,这就需要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尽可能慢速练习,久而久之,就能使发音的音质较为圆润纯净,使演奏效果优美动听。

以上我们谈了音质的问题及解决它的一些方法,下面我们谈谈音色。

琵琶在音色上,曾有“尖”“堂”“松”“脆”“爆”Ti种音色效果名称。

“尖”是指在高音区的发音非常明亮;“堂”是指在低音区的发音特别洪亮;“松”是指在按弹发音时反应很灵敏,弹弦后的余音强而长;“脆”是指发音清脆;“爆”是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

琵琶的四条弦也有不同的音色。一弦较明朗清脆;二弦柔和优美;三弦粗亢紧张;四弦低沉粗厚,而在不同品位也有不同的音色。

我们时常在演奏中,看见乐谱上记有上、中、下字,这是根据乐曲要求,而发出三种不同的音色。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击弦时弦与指甲的触弦点。“上”音色较柔和,“中”较清脆,“下”坚实。而我们通常弹奏的部位,是缚弦上方五至七公分处,音色较清脆而饱满,通常不标任何符号。下面我们举例来谈谈音色在乐曲中的变化。

①在强拍上或拍中强部用“下”来演奏,在弱拍上或拍中弱部用“上”来演奏;

如:《高山流水》

②音量强时用“下”来演奏,音量弱时用“上”或“中”来演奏;

③为了配合乐曲内容的需要,在音色上作一定的变化控制;

④为了突出音色对比,相应地作一定的音区变化控制;

⑤与速度变化,节奏对比配合时,为了更好地反映出速度变化与节奏对比的效果,运用一定的音色变化控制。

在练习这种音色变化时,一定要手指用力宜轻,动作宜缓,吃弦要浅。还有一点应注意就是“上”一定要在九品至十一品位处弹奏,“中”则在第二十三品位处,“下”要在约距离缚弦二公分处弹奏,一定要按谱面要求严格去做。

另外,触弦的角度对音色的变化影响很大。我们一般弹法以45度左右击弦发出的声音听来较为舒服,有一定的亮度和厚度。角在30度以下,音色较厚,且音发木还有点闷。角在80到90度之间,音色较亮,但扁而漂、薄。当音乐表现中要求柔婉、抒情、轻弱的音响效果。我们用左右的弹法,配合击弦点弹在上部的使用,如:《彝族舞曲》

而当音乐表现要求扁、薄、漂时,可用80-90度间弹法配合击弦点在下面时使用。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一段。

从以上谱例,我们可以看出,演奏角度的变化与点的变化对音色的变化影响很大。在演奏中,要根据乐曲所表现的不同内容。把点与角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决不能忽略某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达到完满的效果。

以上简单的谈了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控制,还很不完善,当然演奏好一首乐曲,做到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机会,也就是说,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龟兔第二次赛跑
五彩缤纷的香港
郑州亮起来了
龟兔赛跑(续编)
我的一位好朋友
白衣天使——我爱你们
我长大了
航天飞机的自述
钓虾
让座
小金鱼
新龟兔赛跑
可爱的家乡
洗碗
美好的梦
论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契合性法学理论论文(1)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效力之比较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忧法学理论论文(1)
系统政治学对系统法学的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欺诈概念辨析法学理论论文(1)
论司法独立及其实现法学理论论文(1)
我们有死的权利吗
立法价值及其选择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法官素质的提高法学理论论文(1)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法学理论论文(1)
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2)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法学理论论文(1)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法学理论论文(1)
《一株紫丁香》教育叙事
《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1)
《一株紫丁香》听课点评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一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随笔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五
《中彩那天》A 案、教学实录
《中彩那天》教学建议
《中彩那天》 B案、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四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六
《一株紫丁香》课外阅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