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 1.缘起

这是一个我一直想写的题目。从若干年以前读到一篇《治学做人用减法》的文章时起,我就有了这个念头。后来,在日常的教学和业余的读写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一点想法,终于借助写在学生日记本上的习作的形式(我从网上借鉴来的一种师生、生生互动作文活动),写出这一篇不是很成熟的东西。

“作文教学中的加和减”,乍一看,此题有些不文不理、不伦不类、不三不四。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作文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训练。这就好像训练举重一样,需要练习各个方面的力量,手臂、腰部、腿部、体能等等,还要加上心理辅导、饮食营养等等组成一个严密科学的训练方案系列。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个体,其心理倾向、习惯、兴趣,以及思考和行动的方式,乃至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等等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的作文辅导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一条真理。但是,在作文的教学中,还是有一些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探索、发现、掌握并且利用它们,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能够提高效率,作文的学和教能够变成一项人人喜爱的活动。

作文的做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这,许多的写作指导书上已经写得颇为翔实。至于效果如何,我想作文教学的现状能够说明一切。这里,我更想追问作文教学的思想——教学之道。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宗旨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智慧的提高,当然,作文能力是其中主要的一项。

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发展,而人的持续发展应该依靠自我的主动发展。所以,教育就是唤醒,同样,作文教学也应该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爱唤醒爱,以智慧唤醒智慧。这也是我写作此文的宗旨。

2.加法智慧:为有源头活水来

“加”这个字眼现在许多的语文教师乃至语文教学专家都喜欢运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答曰:多读多写。“加法”也!它主要指的是量的增加。原来读一本教科书,现在,还要“加”读自读课本、“加”读名著、“加”读时文和美文,阅读的量增加了。原来两周写一篇大作文,现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书信、日记、随笔、总结等等,写作的量也增加了。

确实,语文学习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很好地概括出了它的特点。像私塾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一样,虽然为有些人本主义者所不齿,然而事实证明,它确实有效。

但是,时代在变化,古代没有的现代科学现在有了,以前没有的网络现在有了,学习的内容在增加,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成长的时间却在缩短。作文学习中的加法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扩张开来。多读多写确实正确,但是不够全面。

古语云:山有水则活,水有山则秀。又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也是加法的智慧。它不仅是量的递增,更加是各种角度的信息和思想的碰撞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学习这一种善于借鉴的思维方式,放出眼光、敢于拿来,为我所用。

鲁迅先生在谈创作时说:“要多方面看看,不要只看到一点就动笔。”我们要做一个英明的人,要学会善于倾听、观察和思考。作文的加法既要求我们多观察、多阅读,也要求我们多思考,多发现。

同样是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话题,就可能因为角度、层次或者心境的变化而产生出绚丽斑斓的美来。看到水,有的人会想到柔情似水的南国女子,有的人会想到汩汩滔滔的灵感之泉,李白会想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曹操会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文教学的加法思维首先需要一种“手腕”的熟练,用欧阳修借助卖油翁的话便是,“我亦无它,惟手熟尔”,用钱钟书先生的话就是,“最聪明的人需要下最笨的功夫”。作文中的加法既是七录斋(明·张溥),同时它还是“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的一种兴趣(王小波语)。在这里,兴趣和勤奋是最重要的词语,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曹禺先生又加了一句说,“入迷是最好的朋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习作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创造一个个写作发展的平台,让学生的习作有读者、有意义和有价值;要尽量鼓励学生的作文,要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要让学生乐此不疲,直至“入迷”。

3.减法智慧:删繁就简三秋树

光有加法肯定不够,作文教学还需要减法。

首先明确一下“减”和“减法”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减”有两义,其一,“从总体或者某数量中去掉一部分”;比如,“削减”“裁减”等等,其二,“降低;衰退”;比如“减色”“热情有增无减”。“减法”之词条含义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减法,即从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计算方法”。

那么,作文教学中的减法思维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化”的功夫,化整为零的思维;是一种“生活化”,一种去粗存精的“精减”。它虽然表现出一种量的减少,但是它同时应该是一种对于本色的关注。

上课、作业、考试、游戏、家务、吃饭、睡觉等等,既有紧张的挑灯夜战,也有悠闲自在的泡电视……学生的生活是琐碎的,也是繁杂的、紧张的。从每一天刚刚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一切就这样匆匆扑入我们的视野、胸怀,有时还不给人一点回味的余地。我们的生活也常常是没有提纲的,没有彩排的,它不给你任何准备的时间。感动、喜悦、着急等等的情绪是应境而生,境过而逝。有时也有很好的材料,但是没有注意及时去抓住,过了也就如鸟儿飞过天空,无迹可寻了。

所以,有效的作文指导务必要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这里,还是要讲究减法。那些起承转合式的,三部曲式的,虎头、猪肚和豹尾式,还有规定字数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为写而写的,为文而文的写作指导可以暂停矣。

黎锦熙先生指出,“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就是观察日记和心理笔记,就是片段写作和学习笔记等等形式。日札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随意选用;在篇幅上可长可短;在心理上,轻松自然。因为不是“作文”,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黎锦熙先生的观点道出了减法思维的真谛。(积累到一定的阶段,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结构法,利用这些材料,组织出一篇篇正而八经的状元文。)

作文教学的减法思维要求作文指导直接指向作文的过程,直接指向作文背后的生活,直接指向作文后面的那一个人。只有这样,作文才显示其真正的本真态、健康态和发展态;享受作文才成为可能;主体与写作的同步发展才成为可能。

作文教学的减法思维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思考作文学习的本质,从而获得一种直指本质和心灵的,敏锐而深刻的思考力量,进而获得引导学生提高的根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加减辩证: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文的智慧有加有减。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是从丰富到简约的整合过程,是从趣味到意味的深化过程,是从绚烂到平淡的归真过程。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怎么做?

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是既加又减,还是时加时减?是多加少减,还是少减多加?……我想诸位同人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语境探索最佳的答案。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何况我们又共同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所以,我的小标题是“加减辩证”。

选择是一种困境。这里,我只能给出原则,那就是学生的写永远是主体,学生作文智慧的发展永远是根本,作文教学的任何智慧都应该围绕着那群个性鲜明的人。

“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宋·戴复古语),好的作文是我们生活中本来就有的,是长在我们的身上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我们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去做加法和减法。加入我们理解过的,感动过的,经历过的,幻想过的,渴望过的,激动过的,苦恼过的,新发现的……减去我们不理解的,没感觉的,不熟悉的,陈旧的,呆板的,没有趣味的,当然也是与中心无关紧要的……

哦,如果我们能够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没感觉到有点感觉,到感受很深,从陈旧中发现新颖,从已知中探索未知,从习以为常中看到惊心动魄,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功夫真可以算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已经看到那隐隐的绿色,我在努力着,同时也期待着那“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春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笑对失败
笑对失败
雨中的友谊
青春大观园
迎着风雨向前冲
微笑面对失败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用微笑面对失败
一把雨伞一片真情
青春的心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要学会善待别人
青春的心绪
微笑着面对挫折(演讲稿)
听,雨哭的声音
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系统的规划研究
公共交通特性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与CPA审计的期望差距比较(1)
重庆轻轨袁家岗车站桥车致振动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解析(1)
台湾轻轨运输系统及其规划设计准则的构建
财务公司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1)
南京地铁车载旅客资讯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
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探讨(1)
预留物业开发条件下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环境、特征与预算会计改革(1)
南京地铁小行车辆基地边坡综合治理技术
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直线电机车辆段感应板安装技术
北京地铁5号线桩基静载试验研究
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1)
《牧场之国》重点问题探究
《乡下人家》趣闻故事
《乡下人家》随堂练习 巩固篇
《乡下人家》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阅读篇
《乡下人家》重点问题探究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意思
《乡下人家》随堂练习 提高篇
《花的勇气》作家及作品介绍
《花的勇气》范文习作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积累篇
《乡下人家》考点练兵 阅读篇
《花的勇气》整体阅读感知
《乡下人家》整体阅读感知
《花的勇气》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