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抽象的政治哲学 一多半的美国年轻人不去投票,可能是因为觉得他们的一票不会影响大选的结果,或者谁当选都一样。这种想法确实有其理论支持。哈维?曼斯菲尔德写道:“选举是民主的基石。举行选举的国家就是民主的,不举行选举的国家就是不民主的。但这是一种经验性的观察,不是普遍真理。因为虽然民主国家举行选举,但并非所有的选举都是民主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质疑了选举的民主性。民主象征着一个人希望过上的生活,即自己选择的生活。但选择就意味着挑选出更好的而非更差的,选择受人尊敬的而非卑贱的生活。在选举时,人们支持自己敬佩的、认为更好的个人或政党。这种偏好就是选择贵族,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因此,选择本质上是贵族统治,而不是民主的。亚里士多德的分析表明,如果从民主开始,一旦做选择就变成了贵族制。民主包含了民主制和贵族制,综合了精英主义(贵族统治)与对精英主义的厌恶(民主)。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政体都综合了质量与数量、少数与多数。寡头统治(少数人的统治)不能忽视多数,民主也避免不了少数。

人人都希望变成最优秀的人,变得优秀就得迅速行动,抢在他人前面。做个好人得到的只会是失望,甚至是失败。要想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就得来硬的或者耍花招。这就是主导政治的必然性。马基雅维里说,有两种耍花招的办法:一种是当你明显更强大时,可以公开使用武力,要求他人服从;第二种是隐藏实力、欺诈,弱的一方迷惑更强大的一方。选举属于第二种做法,少数比多数弱小,他们就想办法说服多数,应该由少数来统治。

马基雅维里认为,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想统治别人的少数人,一种是懒得治理自己但也不想被别人统治的人。因此,想统治别人的人就得向多数人掩饰他们的统治。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设想了一种新型统治,一种隐形政府,把人们置于他们看不见的控制之下。当政府看上去不是从上强加的,而是自我强加时,它就是隐形政府。

马基雅维里详细叙述了人类的一种心理:一个人不由自主地或主动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像源自他人的伤害那样难受。自己摔断了腿不像被别人打断腿那样疼,这听上去就像胡话。但是自己摔断腿时,没那么疼是因为其中不包含对伤害者的痛恨。

多数人、普通人憎恨政府是因为它必定会造成伤害。政府要求人们为它提供的和平、舒适和公正做出牺牲。但如果政府是人们自己的选择,是人们选出来的,它就不会让人感到那么痛,甚至变成了隐形的。

在马基雅维里看来,选举不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有建设性的选择,不过是消除对政府的怨恨,以及少数人竞选公职的耻辱。因为选举,候选人被迫去寻求选民的赞同,选民们从候选人中加以挑选,选中其中一个,否定掉另一个。宗派主义往往不是表现在支持自己一方,而是击败另一方。

由此说来,选举是让人们以为他们的政府是由他们选出来的,而实际上无论谁当选都一样。候选人或输或赢,但选民所反对的政治家阶层、那些有统治欲望的少数人总是会赢。在他们看来,选民们沉浸于抛弃失败的候选人、表达他们对被统治的愤恨的快感之中,同时不经意地选出胜者,胜者以选民同意的名义统治他们。

人们认为选举并非必定是欺诈,公平的选举是可能的,这主要是受了洛克的影响。洛克认为民选政府可以是公开、公正的。洛克不是像亚里士多德和马基雅维里那样,从审视现实的政治开始。他想象了一种没有政府的极端情形,他从托马斯?霍布斯那里借用了一个概念,称之为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人能够安全地生活。由此,洛克得以忽略掉多数人和少数人之间的差别。既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就不可以在没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之前去统治他。

洛克通过赞同来建立政府,不仅在订立最初的社会契约时,而且之后也一样,少数统治者对多数人负有责任。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差别又重新出现了,其形式是少数当选的人和多数投票选举的人。但这时,少数人不会像马基雅维里所说的那样控制多数人,他们要迎合多数人以获得他们的同意。多数人从人人平等中获得了基本权利。政府也许会在选举中使用花招欺骗众人,但人民知道自己的权利,还有保护他们的宪法。选举是公平的,是因为它能够防止少数人的专制;选举是公开的,因为政府会面对自由言论的批评。少数人也得到了满足,他们会满足于合法的职位和权力,不再控制和威胁多数人。个人在拥有稳定的私有财产权后,有更多的机会致富,提高生活水平。人们的追求成了挣更多的钱,而非更多的荣誉和权力,这样更安全、更和平。成为有钱人已经足够光荣了,所以有野心的人不再需要去统治别人。

现实中的选举

《联邦党人文集》不是一部政治哲学着作,但它体现了政治哲学对美国的国父们的影响。《联邦党人文集》是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三人为争取新宪法获批而在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他们用了“普布利乌斯”作笔名。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所尊敬的古罗马执政官普布利乌斯。麦迪逊常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曾担任第四任美国总统。汉密尔顿是宪法会议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代表,后成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约翰?杰伊是美国首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联邦党人文集》强调了共和政府的缺陷,其主要问题不是源自少数人篡夺政府的企图,而是多数人的暴政。选民们可能会因为突然爆发出的激情而侵犯少数人的权利,以及危害整体的利益,此即多数人的内讧。这一问题不能通过选举、让政府负责任而彻底解决,因为正是在选举中选民的激情把持了他们。所以需要在选举之外采取一些辅助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多数人分散而非集中。美国在宪法之外,还有两种形式来制衡多数人的内讧:分权和联邦制。由此,少数人被分成了相互竞争的团体:各州和联邦政府,二者又各有三个分支。麦迪逊把这一原则概括为“用野心制衡野心”。在历史上,共和政府的祸根在于有些人煽动多数人反对他们自己的利益,或反对少数人。《联邦党人文集》中提出的辅助性预防措施能够补救煽动造成的影响。这些措施使少数统治者的野心相互打击,使他们从总体上代表多数人的真正利益。

托克维尔的《美国的民主》对选举的积极和消极意义做了很有价值的思考。托克维尔这部书写于1835年。他是一位哲学家,但他不是从想象中理想的民主做论述,而是观察了民主在美国的真实存在。民主选举会选上一批官员,托克维尔认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很粗俗。选举是普通民众的公共意见的典型方法。给美国制定宪法的那些人是一群贵族,宪法付诸实施后的情形有别于美国的建国时期。更典型的美国民主正是安德鲁?杰克逊做总统、托克维尔写书的时候。

对于民主,托克维尔最担心的是政府的专制,人们放弃自己的政治自由以换得好处和安全。在托克维尔看来,表现和保存政治自由的最佳方式是选举,尤其是地方选举。这样的选举扩大了公民一起行动的机会,使他们相互依赖,而不是依赖为他们办事的政府。选举地方官员能保证当选的官员独立于被集中的权力,就像一位君主社会中的贵族,因为其世袭的权利,相对独立于国王。

托克维尔喜欢比较贵族制和民主制,他有时会发现二者隐蔽的类似之处。总体上,他认为多数人的政府不同于少数人的政府,但如同其他现代哲学家所说,少数人藏在幕后,在多数人的掩饰下活动,实际上在场,名义上不在场。托克维尔的意思好像是,美国人喜欢以为他们是自己统治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种幻觉。

托克维尔认为选举的次数和频率会使一个国家更活跃,使它保持警觉和清醒,而不是变得消极、没有活力。表达公共精神会促进而非压制个人利益。他说:“使美国的民主制度昌盛的,并不是被选举出来的行政和立法官员。美国的民主制度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是因为这些官员是通过选举产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买盐
一场虚惊
读《储蓄时间》有感
游鸟的天堂
放风筝
老师,我读懂了您
激烈的足球比赛
丰富多彩的古诗游园会
放飞风筝
邓屋公园
钢笔的自述
美丽的莲湖公园
猪八戒吃西瓜(续)
让我们保护动物吧
精彩的吹鸡毛比赛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谈
浅谈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简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关于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模式研究
关于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浅论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
浅谈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
浅谈当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浅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浅谈搞好课程评估 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坚持行业特色办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反思
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家庭教育
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联姻
说精彩,也糟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有感
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想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发学生需要那种爱
由一节课所想到的
让“真情”充满课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启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