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9
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起源
摘 要:千姿百态的人类文化具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农耕型与游牧型。而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则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以植物食物为主的植食结构和以动物食物为主的肉食结构——及其生产方式。归根结底,则源于植物与动物的不同特性。抓住了植物性和动物性的差异,便抓住了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根本;抓住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便抓住了文化比较的根本。
关键词:植物性;动物性;食物结构;生产方式
植物性与动物性
生态学家将绿色植物称之为“生产者”,因为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而养活了自己和整个生物界。而动物则依赖植物及植物生产出来的有机物和氧气为生,故而被称之为“消费者”。“生产者”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又被称为“自养生物”;“消费者”靠“生产者”为生,故又被称为“异养生物”[[i]](P1354)。
作为“生产者”的植物,虽然内部也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对外也不乏自卫的手段,但总地来说,毕竟命中注定是“消费者”的食物,因而也就天生少有被食的痛苦和患得患失的焦躁,它们比较乐天知命、任劳任怨、心性平和。加之它们必须扎根于泥土之中并且保持相对的静态,才能充分地汲取营养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必然天性好静。而作为“消费者”的动物,本来可以心安理得地靠“消费”植物为生,无奈造物主偏生又在草食动物之外,造出了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令草食动物也成为被食者。而且,肉食动物既然靠肉食为生,自然也会互相吞噬,便形成肉食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以致再强大的肉食动物也随时可能成为被食者。这还不算,造物主竟然在动植物之外又创造出一个被称之为“还原者”的微生物界。“还原者”不仅以所有的生物的尸体为生;而且在它们活着的时候便生活于它们的体表或体内,分享着它们的食物和剩余物资,甚至蚕食着他们的躯体,从而迫使肉食动物不得不终生在吃与被吃的两间挣扎,因而也就有了被食的痛苦与患得患失的焦躁。加之它们无论谋食或逃生,皆需不停地移动,即或是睡眠是也必须保持警惕。因而天性必然好动,心性必然趋于紧张。
植物正因为终身为根所羁,便必须具有很强的承受力和生命力。首先是经得住伤害。它们好似一部浑身是嘴的光合机器,只要剩得一枝一叶,便仍能摄取阳光、空气、和水继续运转,而且还有可能再生复原。就是枝叶全无了,只要留得根在,便依然能够“春风吹又生”。而动物则全凭一张嘴,其它“部件”几乎全是为它服务的,因而,不但这唯一神圣的嘴受不得伤害——一旦不能进食便只有死亡;便是其它“部件”也残缺不得,一旦残缺,非但不能或很难再生复原,而且势必影响谋食或逃生,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中,肯定最先被淘汰出局。相形之下,植物的承受力和生命力显然要比动物要强。
其次是耐得住饥渴。生活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悬崖菊、黄山松,仅凭少得可怜的一点点泥土与水分,也能茁壮成长;沙漠植物在极端缺水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地衣甚至可以在完全光秃的岩石和终年封冻的土地上生长发展……。而动物则需要不停地运动,自然要比植物消耗更多的能量与水分,一旦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势必影响其运动速率,从而又会造成谋食与逃生的困难;反过来又会影响能量与水分的补充,形成恶性循环。于是,有些动物便“发明”了“休眠术”,用以弥补其耐饥渴能力的不足。然而,动物的休眠本领同样不如植物。能够休眠的动物毕竟不多,而几乎所以的越冬植物皆具有休眠本领。尤其是植物的种子,有的(如古莲子)竟能休眠数千年之久,有的在125℃以上的高温中仍具有萌发能力。这也是动物所无法比拟的。
再有便是耐得住寂寞。植物一生所面对的总是大体不变的环境,而且,寿命越长的植物,生活便越显得单调。倘换成动物或人类,即或不发疯、变态,也会郁郁而死。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草木无情。然而这只是基于现有科学水平的认识,一旦证实植物也有情感,便不能不为它们的耐性而叹服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这就是我
- 可爱的小鸽子
- 春天的花园
- 一堂特殊的思品课
- 购物想起
- 地球做美容
- 全家福
- 拜年
- 美丽的茅兰沟
- 爸爸开车
- 放烟花
- 我的爸爸
- 美丽的秋天
- 鼓楼广场真热闹
- 音乐课
- 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焊接技术的新发展
- 民主政治的文化思考——近年我国政治文化研究综述
- 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1)
- 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 浅议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1)
- 触电应急预案
- 试论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
- 闪光对焊技术交底
- 机电工程常用测量仪器
- 家装煤气管道的安装原则
- 我国景观桥梁的现状及发展(1)
- 三相四线和三相五线的区别
- 机电伤人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措施
-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1)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
-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花》的教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设计
-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
- 《新型玻璃》
- 《威尼斯的小艇》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