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老照片》:一种大众化的历史叙述
在9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的出版是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带动了一批"老照片"出版物(如"老城市"、"老漫画"、"北大老照片"等)的出笼与热销,而且引发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电视、报刊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回应,共同形成了一个如火如荼的世纪末"怀旧"风潮。然而,这一切并不能遮蔽《老照片》作为一个通俗性文本的性质。它回溯历史的特别视角,以及集中了各种时尚特点的文本配方程式几乎吸引了当时全方位各阶层的读者。它的前3辑问世后均达到了30万册的发行量,这种在中国图书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出现的销量奇迹,几乎可以作为一个明证,从一个方面来印证《老照片》的大众性。当然,《老照片》的通俗性或大众性不是由销量所决定的,决定性的因素在于《老照片》的文本本身。
细致分析一下上述栏目设置,以及每一辑里每一个栏目下的图片与文章,我们会发现《老照片》里明显地渗透着90年代的诸般流行文化趣味。
首先是历史取材与纪实风格。在20世纪末的中国,一方面,历史题材几乎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三国演义》类的各种历史正剧,和《宰相刘罗锅》式的历史"戏说"剧,在影视屏幕上大肆招摇,历史的确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另一方面,《九一八大案纪实》、人物传记等纪实类作品在市场上也大行其道,一直战绩不俗。《老照片》以其写真的老照片面世,无疑集中了这两种流行取向的优长,又分别避免了二者的短缺。因为照片正如一个外国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具有作为根据或证据的特殊价值", 它的似乎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自动清除了覆盖在历史事实上的层层迷障,重现了历史清新、淳厚的"原汁原味",如此怎能不令人眼睛一亮、如获至宝呢?然而,仅此是不够的,否则山东画报出版社前此出版的大型《图片中国百年史》,也应该产生《老照片》的市场效应。事实上不是如此。《老照片》成功的秘诀在于它的编者们不仅明白老照片的历史纪实优长,还明白老照片要"有意思","有趣味"。这里的"意思"和"趣味"意味深长,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审视历史的眼光,一种新的历史图景的选择与编排。而这种"审视"、"选择"和"编排",表明《老照片》的历史纪实在本质上是解释性的,是对历史的新的阐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搬木头
- 我的妹妹
- 乖乖
- 赶会
- 不听话的小树
- 怀念我的小兔
- 日全食
- 漫画《父与子》
- 怀念我的小狗
- 挨打
- 买东西时找钱的小技巧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扭秧歌
- 飘飞的柳絮
- 君子兰
- 论司法权的中央化
-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 无效信托论-来自信托比较法角度的审视(1)论文
- 数字3D电影播放器在传统影院放映设备中的应用
- 公民维权与选举权利
- 试析美国国会的监督功能
- 离婚协议效力探析(1)论文
-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 从“非典”看政府诚信
- 论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对照艺术
- 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
- 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 略论我国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 浅议商业定制微电影的发展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1)论文
- 《影子》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画》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五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