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1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内涵,主要表现社会、科技、物质等异己力量对人的挤压、扭曲、变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陌生、敌对等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孤独感。它主要受西方现代文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产生。而落后的中国,虽然不具备西方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文明程度,但在中国独特的文化系统中,“异化”的悲剧却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祥子正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始终以“车”为轴心,买车是他的自我奋斗的辉煌,丢车(包括车被抢夺,钱被勒索,被迫卖车)则是其人生发展的低谷。人与车的关系构成小说的主架。当祥子把拉车认定为职业后,他的价值就被对象化在车上,只有当车存在,他的存在才有意义,只有买上车,他的价值才能得到提升。人的意义被外化在“物”上,人失去其自主性、独立性、完满性。因而人本身不能确证自己,只有在对物的肯定中才能把握自身。车对祥子的意义正如土地之于农民、机器之于工人,是一种工具与主体的关系。但当车、土地、机器等工具一反服务于主体的姿态,而变成主体的主宰时,主体的异化就再所难免了。

在祥子与车的追求和逃逸的游戏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由此凸现。祥子走的是一条个人奋斗之路,他的失败显示出个体与社会的对立,不管个体如何挣扎,都必然无法抗拒社会的力量而走向灭亡。老马祖孙的命运、二强子的结局,都在向要强的、健壮的祥子作出暗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理想的社会应当允许人充分自由发展,但现实的社会却有着强大的异己力量,不断淹没个体,吞噬个人。祥子逃不出的悲剧是车夫阶层都逃不出的悲剧,也是贫民阶层共同的悲剧。只有人成为社会异己力量的帮凶,才能摆脱祥子式的宿命,但问题在于,这不是更深刻更可怕的异化吗?

祥子的悲剧含有批判社会的意义,“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3]。但老舍更关注的是“文化”。“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对老舍老说,市民社会中阶级的划分或者上流下层的划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化’对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4]在中国文化中,人不是核心,伦理规范、道德教化等才是核心。所以人从未受到重视,人本身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人的身份和关系,如作为社会身份的车夫、农民、商人,作为家庭身份的祖父、父亲、长子、长孙。人没有主体意识,也缺乏自足性、独立性,人不是为自身活着,而是为各种关系而存在。在《骆驼祥子》对人与物、个人与社会、城与乡的关系的揭示中,祥子是农民、是车夫、是被剥削者、是丈夫,却从来不是“人”,他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车牵制,被社会挤压,被乡与城抛弃。他仅仅为了活下去的一切追求都被剥去神圣性而只剩下动物性,“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祥子的异化是中国大文化的异化。

通过对《骆驼祥子》的个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老舍笔下的世界充满了病态,对人们起着巨大的腐蚀作用,产生了一大群“不正常的人”,表现为人物在这样的存在境遇下的非正常生存。除祥子这类由善而恶的人物(另如《四世同堂》中的招弟)外,主要还有三类异化的人物值得关注。

一类是老张(《老张的哲学》)之流的恶棍,如欧阳天风(《赵子曰》)、小赵(《离婚》)、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胖菊子(《四世同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寡廉鲜耻、欺软怕硬、媚上欺下、利欲熏心、泯灭良知、心狠手辣、虚伪狡诈、无恶不作。这是一群毒瘤,危害极大,但又正是他们得势,因为他们正是社会异己力量的帮凶。“他们钻到文化的最里层,不,他们的文化就只有一张纸那么薄。”老舍把对恶棍们的解剖放到文化视野之中,揭示出历经千年不断凝固的文化给予他们可乘之机、繁衍之地。

另一类是赵姑母(《老张的哲学》)、老马(《二马》)、张大哥(《离婚》)、牛天赐及其养母(《牛天赐传》)、蜕变前的祁老人、钱诗人(《四世同堂》)等。他们是“‘老’民族里的”一群“‘老’分子”[5],深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思想意识极其保守、陈旧,崇静怕动、明哲保身、讲究“官样儿”、因循守旧、苟且偷安是他们的共通之处。赵姑母是封建道德、纲纪伦常的牺牲品和维护者,她被异化后又主动地、出于“好心”地去迫害侄女李静。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老马的老态龙钟、不思进取、“好歹活着”的混世哲学更显畸形,代表了国民劣根性的荒谬之处。张大哥是市井老好人,他的“敷衍”哲学也在家庭变故中破产。这是一群“俗众”,是过去时代的“遗老遗少”。其悲剧在于愚昧而不觉悟,异化而不自知。他们的“喜剧”深刻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惰力和韧性,传统文化糜而不烂,造成了一群僵而不死的市井小人。

而身处新与旧的夹缝中的人们,是灵魂极其矛盾、痛苦的一群,包括马威(《二马》)、老李(《离婚》)、祁瑞宣(《四世同堂》)等。一方面他们受过较好的现代教育,富于正义感和良心,不愿与庸众同流合污,内心有清高的意识;另一方面,他们性格文弱、优柔寡断,传统观念如“忠孝节义”捆住了他们的翅膀,使他们终成“困兽”。传统文化以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精神追求、价值理念、人格理想等对人进行全面濡染,并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代代因袭,人们很难彻底摆脱其影响力,众多思想先进的学者、民主人士在现实处事上都仍有保守的一面,如鲁迅。因而“犹豫型”人物更加典型地提出了老舍关注的

文化命题。祁瑞宣与高觉新(巴金《家》)可谓同胞兄弟,正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家”的意识严重束缚了他们的灵与肉,使其成为变动时代最痛苦的灵魂。瑞宣支持瑞丰出走,觉新支持觉慧“革命”,都是以另一种方式弥补自己的未竟之志。这类人物应该最有蜕旧更新的潜力,但如何冲破传统文化阴阳杂糅的怪圈,则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几类人物相互牵扯,构成老舍小说社会的主体。“恶棍型”人物肆意压榨,造成“老分子”型人物更加畏缩、谨慎,“犹豫型”人物更加矛盾,而后两者的畏缩和徘徊又助长“恶棍们”的嚣张。祥子的异化就发生在这样的人群中,或者说,正是这样的民众社会才造成祥子的堕落。所以这种人群本身也是异化的分裂的,并且比祥子的异化更深刻、更隐秘、发生得更早更不自觉,正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反映出他的父母、妹妹、同事、他人的心理更加“变形”一样。可怕的是,这种变形、异化已被认同为合理的、正常的,整个是非善恶完全颠倒了、混乱了。传统文化的魔力得到极大地张扬。

在老舍对异化人物的塑造和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透露出悲观意识。《猫城记》可谓用寓言方式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作了一次文学概括。“猫国”、“猫民”都带有现实指涉意义,继续着老舍的落后的国民性批判、文化反思的主题。《猫城记》较强的悲观思想把老舍对现实的深重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老舍仍抱有理想主义,“老舍在描绘城市资本主义化过程所产生的文化变异与分裂的图景时,还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6],在许多作品中都塑造了理想性的人物,如李景纯(《赵子曰》)、李子荣(《二马》)、祁瑞全、变化后的钱默吟、高弟(《四世同堂》),《猫城记》里也有大鹰的形象。他们深明大义、有勇有谋、不畏牺牲,在作品中起到警醒、鼓舞世人的作用,如李景纯之于赵子曰、莫大年、武端,李子荣之于马威,祁瑞全、钱默吟之于祁瑞宣。“他写理想的市民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使作品变得更有思想启蒙意义。”[7]但这类人物过于概念化、理念化,对于小说本身来说,好像强行插入的楔子,于小说艺术构成有所损伤,可谓不成功的创造。老舍也曾经说,“马威反正是这个理想的产儿。他是个空的,一点也不象个活人。他还有缺点,不尽合我的理想,于是请出一位李子荣来作补充;所以李子荣更没劲”。[8]理想型人物是虚设的,缺乏生活基础,也少了血肉感。可见,老舍对文化病症并没找到可行的药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三岔口
车站一瞥
冰糖葫芦
车站一瞥
两棵花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肩膀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一次对学生随笔的浏览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肩膀
“三”的智慧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人与路
县社会捐助管理暂行办法
机关财务管理制度
慈善基金设置及规章制度
从业人员抚恤规定及办法
员工医疗补贴规定制度
员工抚恤规定及办法
销售管理制度典范(A)
交警大队交通安全管理员行为规范
员工福利委员会分期付款制度
门诊医药费补助规定
员工福利委员会办事责任制度
销售管理制度典范(B)
员工福利委员会组织简章制度
公司通讯费用管理规定
员工福利金规章制度
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如何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线路覆冰分析及保护对策
谈谈河道工程险情整治及加固措施
止水带施工方法
水利工程结算工程量的计量审核注意事项
压力水管补漏新法
农网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下连续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探讨
橡胶坝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低水头水电站枢纽拦河闸消力池优化设计
闸坝工程埋石砼施工措施
下游河道洪水流量预估方法刍议
低压发电机滑环烧蚀的分析及维修
钢围堰在桥梁水下承台施工中的应用
《乌鸦喝水》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2)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1)
《乌鸦喝水》教案一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司马光》的教学遗憾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司马光》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
《司马光》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案2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