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9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之我见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之我见
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历史是一幅画,这幅画还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的时候,要把抽象化的东西变得形象化,这
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想象。教师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些都要求教师的阅读量要足够强大,语言要足够精炼并且耐人寻味。举一个例子来说,鸦片输入的情境以及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这就需要教师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鸦片以及当时人们吸食鸦片的情景,让学生仿佛能身临其境,利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形象性;二是语言的鼓励性;三是语言的思考性。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三方面。换一句说就是,历史教师要用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要有易懂性
我们所谓的历史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可以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语言。历史语言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它的效果也就只能通过学生所受到的影响体现出来。效果是否充分体现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听得懂;另一个是学生要喜欢听。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听得懂。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即学生理解能力的水平,教师的讲解既要通俗易懂,也要具有比较深刻的观点。这两点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如果能把这两点有机结合,其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也就容易掌握了。其次,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在进行历史讲述时,要用具体的例子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事件要叙述清楚并且要形象生动,能够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书面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充满感情色彩,要使历史事件紧凑扣人,促使学生有了解下去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还要用多样化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历史环境,不仅要把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描述清楚,还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历史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在前面我们也提到历史教学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历史的知识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学生必然是主要施教对象,因此教师要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语言要达到规范化和精确化,词汇要丰富,特别是一些修辞的语言技巧等,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历史学科有一特点,就是语言必须要有历史、有依据,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内容准确、用词严谨,因为历史不是玩笑。举一个例子来说,“王权”和“皇权”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讲解时一定要讲解清楚,要让学生分得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想把历史课上好,教学语言是基本功。历史教师在平常讲话的时候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生活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重点是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历史教师并不是语言文学家,所以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历史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不断探索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勤劳的农民
- 夜游姚江
- 韭菜和葱
- 赛龙舟
- 这是谁的错
- 小刺猬摘苹果
- 小猫钓鱼
- 登青城山
- 弟弟
- 自我介绍
- 讲文明
- 小鸡住院
- 甜甜的雨
- 摘樱桃
- 洗碗
- 一部婚外恋题材电影 《一声叹息》的结构主义分析
- 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
-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流变
-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
-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 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
- 位置·策略·前景--对中国电影跨世纪发展的一点感想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 电影小品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功
-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 中国电影与全球化趋势碰撞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七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五
- 《柳树醒了》
- 《柳树醒了》的课后思考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十二
-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五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四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十一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九
- 《邓小平爷爷植树》
-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