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8
试析高职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多维度课程教学设计
试析高职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多维度课程教学设计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探索一直在深入的进行之中,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指明了方位,体育课程教学所要达成的五个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传统的三基目标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反思的参照对象。课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细化过程。
维度通俗的讲就是人们 分析的目标对象所采用的分析角度。维度的视角理论,维度是指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对象并不为了面临高考升学的学生,培养目标也有别于普通高中,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偏重于应用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教育方向。如何把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之间区别和联系,多维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可以使德智体美疏密适度、分合有度,避免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出现混乱。
教育家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过:“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今天,德、智、体、美四育的维度中,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旧是智育与德育,体育与美育相辅佐也是不争的事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确立,为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毕竟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实际,一些本不完全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重点目标,过于强加或挤占在体育课程教学之中,显然,这是不合适或是不科学的。能否准确把握体育课程设计的总体方向,使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丰满活泼而不是臃肿死板,在设计中兼顾德育、智育、美育的精华极为关键。要紧密衔接德、智、体、美四个维度综合要素,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服务专业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体育教学达到体育课程的目标。
2.体育的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育共性维度的认识
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是相互支持、具有紧密逻辑关系。体育以育人为本,则强调育体育心。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存,在维度的理论上各自体现不同重点和难点,德育教育强调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教化过程,而具体的行为表现上毕竟控制的空间和时间有限,如能将德育教育扩展在体育教育之中,将会更有效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智育教育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智育教育系统庞大涉足课程领域广,体育与智育融合并不矛盾,体育对智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解决一些非智力因素对智育的影响。美育教育是培养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程,是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与美育的一些课程过去常常不被重视,而今素质教育已经将体育与美育的地位大大提升,体育与美育本身就有许多的融合点,也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果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四个维度作为一体化来认识,不难看出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美育不好出赝品。因此,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德育、智育、美育多维度互补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多维度的互补关系,四育的作用不能替代和抵消,体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体能体质;德育解决的是受教育者健康心理所要求具有的心理素质,提高品格、品味和品质;智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美育解决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感受美的水平提高。
3.1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德育因素
寓德育教育与体育之中,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体育课程设计中,德育不仅仅是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事,体育教师也应承担共同使命和责任。体育课程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亚于其它学科课程,利用体育教育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身心实施全面影响,必须建立思想认识或是学习态度之上,体育课程设计缺少德育因素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课就极有可能变为玩耍课、打闹课,尽管课中的形式热热闹闹,但课程实质有可能是空洞无味的。
3.2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智育因素
智育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化为智能的提升上,体育课程虽没有赋予开发智力的重大责任,可是智力因素仍然是学好、练好、掌握好体育教学中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关键。体育课程设计中智育因素的介入,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练习效率。例如,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教学模板的使用,都能够全面实施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更新、更多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
3.3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美育因素
美育独具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诱导启发、潜移默化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体育课程设计中,美育因素的体现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美感集中表现为教学中形态美、动作美、韵律美、动感美、静姿美,表现于外在与内在美的统一,审美能力提高体现在感受、欣赏、表达、创造,进而形成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4.体育课教学程设计中多维度层面的可操作性
4,1学情分析与说明
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德育及教育因素细化于体育课程之中,职业教育的文件与举措都围绕着最终培养目标上,即中职学校学生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情分析与说明到位与否不可忽视,遗漏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模块的实施只会是一句空话。
4.2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体育课程设计中指南针或方向舵,没有教学目标作为支撑,教学任务难以高质量的完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的组织建立在教学任务之上一一展开,学生通过体能的练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但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4.3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一直被视为体育课程设计中的难点与重点,也是考验教师基本功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大为缩短,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引入、吸收和应用其它学科课程新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不断尝试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对比其中教学效果,也是业务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
4.4教学评价与反思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德、智、体、美全面兼顾,单凭一两次课就能收到惊人的效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违背教育科学。没有人能够保证每次课程教学设计中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也没有人能够像药剂师那样课程教学设计中精确按德智体美维度处方进行配比量化。因此,留有余地是较为合理的设计思路,通过评价——反思——再评价——再反思的过程,找准德智体美四个维度的协调分量浮动区间。
5.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既保持体育本质又联系德、智、美
首先,体育、德育、智育、美育与各自课程目标重点不同,同样是育人为本,但目标有所侧重。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只有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关键点,才能将德育、智育、美育的精华融会贯通。
其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仍离不开特定的场地设备,实施教学易受客观条件所限,动态的组织教学难度较大,没有文化底蕴的教学,甚至忽视德育、智育、美育存在,也是会事半功倍。
再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巧妙地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运动方式,将规则与裁判、道德与品行、言谈与举止方面等等予以评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避免什么等社会适应能力所必须的要素,体现在真善美的尺度把握上。
最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是口号,不是修饰词,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体育课程设计除了与德、智、美三育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外,体育教育中还包含了卫生安全教育、文化娱乐教育等,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本身也属于比较复杂的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期必要工作。
6.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是为了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促进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掌握,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储备必要的运动技能、保健知识以及良好心理素质。
有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多维度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不等于就一下子解决了实际操作问题,从“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还应将德育、智育、美育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育人的方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狗叫“利利”
- 坚持就是胜利
- 我的表哥
- 小女孩让座
- 小鸟死了
- 我的家乡
- 学钢琴
- 小学生日记一则
- 我的妈妈
- 任旭的妈妈
- 我的课余生活
- 我第一次做豆浆
- 未来的房屋
- 游兴隆热带植物园
- 人类的朋友
-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法学理论论文(1)
-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3)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7)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19)法学理论论文(1)
-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3)法学理论论文(1)
- 健康权的标准及其实现(4)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4)法学理论论文(1)
- 健康权的标准及其实现(3)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2)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13)法学理论论文(1)
-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 《三个儿子》教案
- 《阿德的梦》教案
- 《玲玲的画》教案
- 《画家和牧童》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 《充气雨衣》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动手做做看》教案
- 《我为你骄傲》教案
-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 《丑小鸭》教案
- 《最大的“书”》教案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
- 《雷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