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培养思维能力 改进语文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改进语文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0

培养思维能力 改进语文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教育大纲的要求,又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此,笔者紧紧围绕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 自主 拓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研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疑难,激发思维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选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理解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从文章中找出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神态和动作的句字,让他们去思考:阮恒输血时为什么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反思、创新,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在教学《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我考虑到农村小学生对网络知识了解较少,在学习时一定会提出:电脑网络到底是什么呢?网络有什么用处?真的有这么神奇等问题。我就演示、讲解、质疑,这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提倡自主,促进创新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文章内容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与思想的结晶。

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我一出示颐和园的几幅优美风景画,学生们立刻就被画面所吸引,我顺势利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文章中选出相对应的段落去朗读,从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迷人的景色。学生们劲头十足,情绪饱满,热情高涨。本文要求学生可选择喜欢段落背诵,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诵比赛、我是小导游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品味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中,熟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此提高他们的背诵效果。

三、解放学生,发挥潜能

解放学生的口,就是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让他们的想象力自由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他们说的训练,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给他们说的机会:教师要精讲,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解放学生的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语文教学中的动手,不仅要求学生会写字,还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江南春》时,学生在理解诗意感受到诗句美的同时,我让学生画出诗人笔下的美景,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美的形象感受。

解放学生的脑,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会克服困难后的愉悦,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大胆思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四、创设佳境,发展创新

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的知识和真切的体验。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我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角色去朗读课文,使他们在朗读中深刻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忍让,以此让他们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教《长城》这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找了几幅雄伟壮观的长城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长城的高大坚固: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而后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文讲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景中,领悟文章的主旨,从而使他们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

五、内外延伸,拓展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等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组织学生出去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田野里、小河边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所需要的东西、素材,有了深刻的亲身感悟,他们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才有更多的话可说、更多的素材可写。

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图书、电视、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使教育真正成为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片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一块天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做蛋炒饭
今天我浇花
难忘的一件事
放风筝
手拍核桃?
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我的小土豆
杨旭东是我的好朋友
难忘的欢乐节
第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看国际烟花晚会
吹泡泡
童年趣事
不翼而飞
难忘的一天
地方文献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浅析淡水资源的国际法保护(1)论文
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浅析南非调解仲裁委员会初探(1)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关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
论罗马法的继受和影响(1)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Auto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再思考
关于捕捉动态成的教学资源来构建有效教学
信用证通知行权利义务透视(1)论文
承运人责任严格化趋势探析(1)论文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试论中国FTA战略与WTO多边贸易机制之竞合(1)论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心思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杂谈
《呼风唤雨的世纪》难句解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近义词反义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积累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解释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结构分析
抓住重点句,辐射全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后感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段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