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6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实际上是时间的碎片化,空间的碎片化,以及精神分配,行动效能的碎片化。在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变得手足无措。那么,碎片化的时代究竟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这是值得深思的。

一 、信息“碎片化”负面影响的表现

1.阅读方式的惰性化依赖。

信息化时代下,人们慢慢地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和相互交流等方式取得碎片化的信息,逐渐放弃了对传统书籍的系统化阅读,取而代之的是通过链接再链接的手段获取信息。在这种方式下,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逐渐产生了惰性化依赖,过分地依赖于电子设备、搜索引擎等社交媒体。

2.阅读能力的浅层化。

社交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者为了让信息容易被受众“吸收”,将各种信息不断分割成“颗粒”,使受众只需瞟一眼,就知道信息的大概内容,不再进行深入思考。轻松、趣味性的东西受到公众欢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在用户中盛行,导致人们对信息内容缺乏深度持续性关注。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西蒙・库伯通过在六年中针对数干位facebook、twitter使用者的研究分析后发现,热衷于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其大脑皮层的活跃部位与其进行传统系统化阅读存在明显不同。这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了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人们一般对所阅读的碎片化信息只有模糊的印象,而缺乏深入的理解。研究表明:在信息“碎片化”下,人们成了信息接收的“容器”,缺乏深入性思考,降低对信息深入分析的能力,使得阅读能力的浅层化。这种能力的降低,是被动的,是长期“碎片化阅读”下带来的负面影响。

3.辨别能力的降低。

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人们的辨别能力逐步降低。如伴随社交媒体而生的“圈子化”的生存环境中,成员往往通过所处的圈子来理解世界,并相互传递和影响。这就使得,一些包含虚假内容的信息经过网络大V等知名自媒体用户的发布转载后,被数倍人所阅读到,产生“三人成虎”的后果,造成较大的困惑与混乱。不仅如此,当今很多人很容易被语句的煽动性、标题的蛊惑性、事实的夸大性、照片的虚假性所蒙蔽。

4.被垄断可能性的增强。

所谓垄断,原指在集市的高地上操作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题目中“垄断”的意思是侧重于指“把持,操控,是对人们信息的广度的操控”。在信息碎片化的传播下,人们所接收的信息很容易被操控被垄断。

比如说,在碎片化阅读下,精确传播应运而生。精确传播是指允许受众进行信息的主动定制,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如《今日头条》的核心功能是推荐搜索:通过用户的社交媒体账号和使用产品的信息反馈,(包括用户对某一条内容的阅读,评论,收藏,在此内容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推送出用户的偏好,从而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内容。这种精确传播,虽然方便了受众,减少了受众筛选信息的时间,但是,它在无形中缩小了受众获取信息的广度。因为很多受众的兴趣爱好仅仅是以娱乐化为评判标准,如果总是为受众推送以他们兴趣爱好为主的信息,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错过真正对他们有用的信息。换而言之,这种精确传播,就是一种隐形的操作人们,垄断信息的手段。

二、 出现信息“碎片化”负面影响的原因

1.人们的网络媒介素养相对较低。

所谓网络媒介素养,就是指用户能够正确和有效地利用网络,批判性地解读网络信息,使自身得到和谐发展。

网络谣言能够存在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许多人会投身网络水军这一行业,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网络媒介素养相对较低,即人们很难做到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更难做到批判性地解读网络信息,加上人们对信息的制造、加工、传递过程并不是十分明白,并不能充分了解信息背后的故事,所以才使得这些网络的“寄生虫”得以生存,才给信息“碎片化”的种种负面影响创造了条件。

2.海量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筛选信息时间上的困惑。

在信息化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为人们提供宽广视野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困惑:信息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解决矛盾,为了节约时间,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产生了信息检索、信息精确化阅读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人们产生惰性化依赖,习惯于短篇文章地阅读,对长篇阅读产生畏惧,渐渐地形成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也为“被垄断”提供了契机。不仅如此,由于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去接收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减少人们思考的时间,降低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加上过分地依赖“碎片化”阅读,不利于将信息真实准确地传播,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3.海量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筛选信息难度。

海量的信息经过不同的人的多次传递,可能出现多个版本,让人真假难辨;此外,大量未经职业人员的自媒体以及开放的舆论空间使大量信息真假难辨。种种原因增加了人们辨别信息的难度,客观上降低了人们辨别信息的能力。

三、 减少信息“碎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

1.提升个人的网络媒介素养。

进行网络媒介教育,要根据各国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背景进行实践。首先应以学校的正规化教育为基础,将网络媒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以实践活动为主,积极与其他课程相融合。其次,教师的二次引导是关键。教师是网络媒介教育的主力军,应紧跟社交媒体的潮流,比较其与传统媒体的不同,抓住其特点,引导学生。第三,应有深入广泛的宣传策略,鼓励人们不随波逐流,自觉培养自身的批评能力,传播能力。在这三管齐下的方式下,让人们学会如何甄别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如何对自我的言论进行自我约束。

2.深化媒体改革,实现“立体化”传播。

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信息的整合与加工成为关键,也成为应对信息“碎片化”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从而实现信息的“归聚”,成为研究的重点。 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最好的整合方法是将其“立体化”,即在信息组织的任意维度上实现立体传播效果。

立体化的传播是借助超链接传播者对传播的信息按传播的核心内容标准分三个层次:核心信息、周边信息、辐射信息进行传播实现的。针对这三个层次,传播者可以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多维度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时间跨度的延长化,视角的多元化,手段的丰富化,以此来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立体的新闻。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交互性,实现与读者的互动等等。这种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使碎片化的信息能够归聚起来,产生新的信息,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

社交媒体下信息的“碎片化”是时代的特点,其两面性促使人们不断反思,实现充分发挥其优势,减小其负面影响的效果,从而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带来的便捷,发挥信息应有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pet cat(我的宠物猫)
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你怎么看网络)
One thing I cant forget (我难忘的一件事)
我的祖国
The Olympic Games and Me(我和奥林匹克)
My favorute animals(我最喜欢的动物)
无题
The winter holiday(寒假)
Let Join Our English(英语俱乐部)
My Pet(我的宠物)
自我介绍
我最崇拜的人
My housing estate(我的屋苑)
My School Life(我的学校生活)
I like play football(我喜欢足球)
中美股票发行制度比较研究
浅析情境创设对英语口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基于O2O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
长沙市社区商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吸烟行为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热工测温元件的研究
云南应用型本科高校财经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精读课堂的生生互动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探析
基于移动学习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效果的制约因素研究
面向关系数据库关键字查询系统的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究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有效衔接之研究
基于ZigBee技术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
结合案例探讨农村电网10kV配电线路线损原因
《聪明的小白兔(一)》教学设计
《聪明的小白兔(二)》课文
《司马光》相关知识
《司马光》相关知识
《聪明的小白兔(二)》教学设计
《司马光》相关知识
《司马光》教学札记
《聪明的小白兔(一)》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聪明的小白兔(二)》电子教材
《司马光》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聪明的小白兔(一)》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