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8
《称象》 四步程序式教学设计
《称象》
四步程序式教学设计
《称象》一文记叙的是一个传说故事。通过两课时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词句的训练,促进思维发展,体会到小曹冲之所以能想出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是因为他能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本文的主要事件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该怎么称,重点段是小曹冲想出的好办法,共4句话,其思维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变成多向思维。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可以这样安排:
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
《称象》课题揭示之后,首先应引导学生把题目意思议论清楚。教师提问激趣:象这么重可以称吗?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他们的办法好不好?小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他的办法好不好?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和不懂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自学生字,再让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最后进行生字教学。
二、抓住重点,细读明理。
本文重点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称的办法。小曹冲称大象的办法有4句话,是重点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是怎样问官员们的?官员们又是怎样议论的?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细读第4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调换?将曹冲称象的办法按课文顺序读、说、议、画。教师可用投影仪放出两张幻灯片:一张幻灯片是书中的插图,另一张幻灯片是一幅对照图:左上角圆圈内画大象站立的大船,吃水线用红线画在船舷上,画面是装石头的同一艘大船,船沉到吃水线上。讨论: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为什么可以称呢?曹操的难题被他才7岁的儿子曹冲解决,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由果溯因,精读对比。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照”是什么意思?小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哪个办法好?为什么?熟读曹冲关于称象的办法的4句话,并抄写这4句话,背诵下来。通读全文,回顾课题。
四、启发想象,课外延伸。
出示下列板书:曹操官员们曹冲称—称大象大秤—→大船(代替)
割块—→石块(代替)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按板书想一想,平时用代替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一个例子。组织一堂《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主题班会。
3.造句:有的……有的……也有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争上游
- 我的心里话
- 新型玩具
- 我的小闹钟
- 我当班长了
- 山海关旅游
- 我战胜了我自己
- 中秋节雨夜赏月
- 我的表姐
- 拍皮球大赛
- 妈妈不给我买自行车
- 要是我有了翅膀
- 秋天到了
- 跳舞伴我同成长
-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比尾巴》片断赏析
- 《比尾巴》
- 《影子》第二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阳光》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比尾巴》第一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二
- 《阳光》片断赏析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五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
- 《雨点儿》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四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