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1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诗歌《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课文
联系青岛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青岛的海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四、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五、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六、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斑点狗
- 风
- 可爱的小狗
- 买菜
- 妈妈的爱
- 订杂志
- 游戏100分
- 美丽的云
- 我的妈妈
- 杨树
- 我的妈妈
- 我的老师
- 上网
- 我的妈妈
- 跳大绳
-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经验之谈
- 浅谈砌体墙的质量问题
- 施工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应如何准备
- 工程深基坑常见支护形式归纳学习
- 钢筋知识盲点解读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要点
- 老施工员的工地经验分享
- 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实例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知识讲解
- 建筑施工中的二十个“不准”
-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技巧
-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
- 某厂区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 11G101
- 土建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要求
- 《美丽的小路》重点问题探究
- 《美丽的小路》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目标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 《小海蟹》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 《美丽的小路》整体阅读感知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