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是引人欣羡的。诗人用“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淡淡的点染,已经使诗人为之不平的人世黯然失色。读者谙熟的人间街市,处处都烙下统治者丑恶的印记。一面是荒淫,一面是赤贫;既有寄生的傲慢阔佬和妖艳女人,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又有踯躅的乞丐和拉客的娼妓……人间街市是剥削阶级罪恶的温床,秽行的橱窗。诗人理想中的天上街市,如炫目的光束,划开了现实的浓重夜色。
更令人神往的,是太空中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3、4诗节,引读者去想像两幅使人心醉的图画。一幅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过浅浅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幅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前一幅图画或者有天河溅起的清冽水花,但整个氛围静谧安宁;后一幅图画则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两幅图画,都传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神话人物的选择。牛郎是神话传说中惟一的劳动人民变作的神,诗人把他置于理想生活的中心地位,体现了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进步思想。二是对神话的改造。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并不美妙,天界统治者王母娘娘用玉簪划下的银河将他俩分隔开,每年只有一次在七夕的鹊桥上相会。诗人按照理想的逻辑,把不可逾越的天河变为“浅浅的”“不甚宽广”,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作美好生活的陪衬,为古老神话赋予新意,给诗中幻境着上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第五幕一场)在我国传统诗歌中,想像丰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作并不鲜见;借幻想的光明以指斥现实的黑暗已成一切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共同笔法。但是,那些作品和本诗有着质的不同。屈原的《离骚》,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种种自然现象,境界飘渺迷离,场面宏伟壮丽,达于想像的极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和斗争不懈的峻洁人格。但诗人不啻神游中每感失望,篇末望见故乡、回到现实时更抒发了令他哽咽的悲愤:“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李白梦游天姥山,以仙人出游景象为高潮,倾注畅朗饱满的诗情于斑斓壮丽的诗境。但瞬息之间,即被无情的现实扫荡一空:“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无可奈何地慨然长叹。苏轼神往“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欲乘风归去”,又忧虑“高处不胜寒”,只好在地上“起舞弄清影”,以求“何似在人间”的自慰。凡此种种都程度不同地给人以鼓舞或陶冶,但他们又都受时代限制,看不见实现各自理想的可能,因而给想像投下阴影。五四时代崛起的大诗人郭沫若,已经看见十月革命放射的人类希望之光,深信:“最终的胜利总在吾曹!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郭沫若《巨炮之教训》)他笔下的幻景分明已带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挞现实,引人向上。正如闻一多评价《女神》时所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时代的精神。”(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本诗的巨大艺术魅力,除上述立新意、辟新境外,还在于结构精巧浑成、匠心卓异。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像于星空,十分自然;第2节用轻巧的笔触略加点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胧的背景;第3节推出人物,想像更为具体、真切;第4节写到流星,这一飞驰苍穹的光点,使全诗境界顿显活跃。诗人像是采用了我国绘画中层层皴染的传统技法,使画面越来越清晰,幻景越来越动人。结尾一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给读者一幅历历可见的牛郎织女游乐图。诗收束了,但星际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
语言平易、亲切。“好像”“我想”“你看”……如同对最亲近的朋友娓娓而谈,在不知不觉中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思绪,使之和诗人一起去仰首星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至于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音律的和谐悠扬,读来更不难体味。
(选自《中国现代诗歌名作赏析》,《名作欣赏》编辑部1985年6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节吃粽子
- 端午节
- 垃圾袋奇遇记
- 在战场中的蝙蝠
- 快乐课间
- 贴鼻子
- 难忘的端午节
- 家乡的红枣
- 意外
- 我爱家乡的樱桃
- 万能水晶的考验
- 端午节
- 端午节
- 我的老师
- 大自然的声音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推门课)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 《巨人的花园》教学诊断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情景回放与反思
-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送教课)与反思
-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教学案例评析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
-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 《蟋蟀的住宅》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