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1
阿庆·鉴赏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担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析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简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鉴赏要点】
同样是丰子恺的文章,一篇是言事,一篇是记人,试比较阅读,探究字里行间的深义。
【思考与探索】
1、本文意在表现什么?
2、第一段中“商贾辐辏”是什么意思?
3、文中写浔阳江头的琵琶,写青年人向阿庆学胡琴是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4、怎样理解“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参考答案]
1、文中的阿庆“心灵手巧”,有才华,有造诣,又爱学习,如果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谁知道他会在艺术上走得多远!而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阿庆,在旧中国只能空怀技艺,带着自己那“特制”的心和手自生自灭了。
2、形容商人聚集像车辐集中于毂一样。
3、侧面描写;以侧面描写烘托阿庆拉胡琴造诣之深。
4、阿庆学琴,领悟音乐,非常用心,演奏时更加用心,所以在普通的胡琴上也能奏出美妙的乐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独木桥
- 天下奇闻
- 那时的我与画
- 照片
- 中秋的阳光
- 沉甸甸的100元
- 在车上……
- 书之海,用无尽
- 精彩的运动会
- 绰号大升级
- 读书伴我行
- 成长中的苦与乐
- 我的左手右手
- 拔河比賽
- 图书馆-我心目中的圣地
- 试论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 探析贫困地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1)论文
- 审计制度创新与职务犯罪预防(上)
- 审计模式视角下审计独立性问题探讨
-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如何评价职务消费
-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档案管理论文(1)
- 发展临海档案事业初探-档案管理论文(1)
- 半现行文件的科学处置:三者并存-档案管理论文(1)
- 试析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学生非参与行为原因及对策
- 探讨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的完善方法(1)论文
- 试析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档案管理论文(1)
- 试析新医改政策与医院内部审计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业成本定价模型
- 浅析如何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
- 《邓小平爷爷植树》阅读部分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