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5
《荒岛余生》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践阶段,每一位教师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消化理解,并将之运用于实际教学。我听过不少的课,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中运用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无疑是符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但是这样的课,由于学生水平、个性的差异,会形成随心所欲的讲、漫无边际的谈的习惯,课堂上看似热闹,实则缺乏一个中心线索,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也曾尝试这样的课型,上完之后学生总感到语文课无所事事,十分轻松,问其学到了什么,总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课本仿佛也变成多余的了。
为了将学生拉回到文本中来,我想到了让学生以文本中的主角的身份来说话。这样的安排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好处:
1、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上《荒岛余生》这课时,让学生与名著《鲁宾逊漂流记》结合起来。学生不仅细致阅读了课文节选的一段,还自觉的阅读了课后的“名著导读”中的片段,甚至还有学生不满足于这些只字片语,找来了原著进行阅读。这些都无形之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阅读兴趣。
2、促使学生自动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
这样的课如果学生不对文本读通读透,是很难代表主角回答得出问题来的。所以这必然促使那些课堂的活跃分子细致阅读文本,而那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也能被课堂氛围所影响,再去阅读文本。
3、让学生以新的角度去赏析、理解文本,得到新的阅读体会:
学生如果只是读者,那么他的阅读往往是自己的个性体验。而当学生既是一个读者,又是文本中的主角时,他的阅读理解就必然是以主人公的言行、思想为准则,再加上自己个性理解的独特阅读体验,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体会。
4、能给学生适度的空间自由发挥,但又不会不着边际:
如课例中所提及的四处自动生成的问题,就是学生临场发挥所得。这些问题都没有脱离文本漫无边际,而是根据文本有感而发,这当中有着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他们自我个性的展现。
这一课型我认为在一些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的文章中运用效果比较好,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等。学生也都比较喜欢以这样的形式去阅读、感受文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
在实际运用中,我也发现要上好这类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可以采用模拟采访的形式。
2、课前对学生的阅读要做一些指导,以防止出现主题偏差的情况。
3、对学生所设计的问题,教师必须筛选指导。学生个体水平有差异,设计的问题会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与文本无关,所以把好这一关十分重要。
4、教师要控制好提问讨论的时间,对于重要问题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应该一带而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森林王子
- 红萝卜的介绍
- 你的魅力真大
- 松树
- 我家的小白兔
- 小狗
- 水仙花
- 连翘
- 龙虾
- 说说蔬菜
- 鲸的自述
- 可爱的乌龟
- 橘子
- 可爱的大母鸡
- 野菊花
-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1)论文
- 电子政务中基于SOA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1)论文
- 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 电子政务的理念及其全球发展概况(1)论文
-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 基于新审计准则视角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 认真贯彻审计准则不断提高审计业务管理创新能力
- 中国电子政务对策论(1)论文
- 试析“学校精神”文化现象的迷失与重建
- 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分析
-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1)论文
- 试析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浅探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问题(1)论文
- 简论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