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专家解开核舟四谜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收藏界的一大新闻,引起各方强烈反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研究员等文博专家专程赴宁波,对该桃核舟作了鉴定,确认为明代精湛的手工艺品,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最近,专家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解开了此核舟的四个谜团。
谜之一:此枚桃核舟的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名,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专家们发现,此枚明代桃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同时,此枚明桃核舟首尾长2.9厘米、高2厘米,共刻有5个各具神态的人物,精妙的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谜之二: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专家认为,桃核舟用身着禅衣的佛印正在侍弄一盆盛开的菊花来暗示苏东坡游黄冈赤壁时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设计,突破了王叔远早期作品中通过在画舫的小窗上刻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赤壁赋》名句或“壬戌秋日”等文字来点题的格局,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谜之三:此核舟长宽之比属“黄金分割”比例。”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在明代的艺术品中得到应用,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入。
谜之四:桃核舟何以一枝独秀、价值连城?明代果核微雕品类繁富,有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杨梅核等果核雕刻,为何惟有桃核舟倍受珍视,这一直是个谜。专家们经过对实物研究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于其他果核外表光滑,桃核有不规形麻纹,无数小孔深入核心,雕刻核舟设计布局极为艰难,工艺要求极高,仅选料往往要万中挑一,因而桃核舟被视为果核雕刻之禁区,在明代仅王叔远一人,在清代亦为数寥寥,只有几位大师能雕刻。其次,自古以来民间一直把桃木奉为压邪扶正、避凶趋吉的物品,如桃符、桃梗等,因而《古玩指南》一书将桃核舟列为宫廷秘藏,达宫显贵奉为宝中之奇,贵于金银。长期以来,海内外文物考古工作者一直未发现过明清两代美仑美奂的桃核舟实物或图片,大陆出版的《国宝大观》一书只能将一枚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清代雕刻的长达3.4厘米的橄榄核舟奉为国宝。专家们认为宁波发现的明桃核舟是世上现存果核舟中雕刻年代最早、形体最小的核舟,这一国宝的失而复得,填补了我国现存明清桃核舟的空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89分的日子
- 快乐的一天
- 我这个人
- 感恩父母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记一次乒乓球赛
- 克隆眼睛
- 我们的课余生活
- 一个星星的一生
- 第一次走夜路
- 观察小青菜
- 雷雨
- 大慈岩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豹子和蜗牛
- 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 印象画派的艺术理念研究
- 关于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简论(1)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 消费者对定制化营销的反应及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1)
- 浅析沉默权与沉默权制度的构建(1)论文
- 民族文化差异与日用陶瓷的文化营销(1)
- 杂技艺术的创新
- 关于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与艺术传承
- 浅谈正当性法律解释(1)论文
- 旅行社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关系营销(1)
- 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1)
- 关于当前中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1)论文
- 略谈竹顶壶的艺术创作
- 浅议我国司法制度如何实现“效率优先”(1)论文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 《灰雀》教学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及评析
- 《翠鸟》教学设计
- 《匆匆》的教学实录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匆匆》教案
- 《花钟》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人教版
- 《翠鸟》
- 《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