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1、作品的历史背景不必孤立介绍,可融进象征意义的分析理解中。

2、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属学习中的难点,就循序引导,具体体会,切忌抽象讲解定义。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感情由感知到认知。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意。理清结构,划分部分。

2、讲析课文前先看两幅画面,突出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海燕》的录音朗诵。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的情境中。

二、疏通并概括文章的表层含意

1、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明确: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明确:当然是海燕那勇敢无畏的雄姿与精神。同时,那些海鸥、海鸭、企鹅等的姿态与举止与海燕比又使人觉得可怜可悲。

三、划分结构

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面画。然而,它又可以分解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成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明确:可分成三个小画面(即三部分):

第一幅画面: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暴风雨迅速迫近,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战斗,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第三幅画面: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雷声的大海上,海燕在呼唤着暴风雨。

四、讲析第一幅画面(第1~6段)

1、这幅画面中大海的景象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描写了海燕在恶劣环境中生气勃勃的姿态。语言准确生动:“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碰”“冲”“叫喊”。“高傲”意指昂扬自豪。

3、海燕的姿态给人崇敬之感。这是一种搏击风云,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

4、海燕的“欢乐”与“愤怒”是不矛盾的。对暴风雨渴望,对乌云愤怒,故用热情的火焰来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充满信心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乌云的“听”是对鸟儿“叫喊”的侧面烘托。

5、结合“揣摩·运用”五,让学生画出以下词语,进行对比:叫喊──呻吟(在叫声方面对比);飞翔~飞窜、躲藏、掩藏(在动作方面对比)。

6、省略号后的“……只有那……大海上飞翔!”这句的作用是:

⑴ 突出赞颂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

⑵ 与开头呼应,并引起下文。

7、指导学生朗诵第1~6段,要求突出关键词句中的感情。并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反复。

五、讲析第二幅画面(第7~11段)

1、找出描写雷、风、浪的词语:

雷:轰响、震怒;

风:抢、甩、摔;

浪:歌唱、冲向、迎接、呼叫、争鸣。

从音响动态上场面显得更为激烈。

2、海燕:

(注意变换的几个词语与第一幅比较)飞翔→飞舞;叫喊→大笑、号叫。在这激烈战斗的场面中,海燕为何能如此无畏,如此乐观呢?这就要由表及里地研究其心灵深处那坚强的信念,文章的深层含义。

3、解词:

困乏:表雷声的外强中干;

早就:和下文“预言家”相呼应,指报信者,先驱者……;

号叫:本是贬义,这里是褒义。

4、其他鸟都消声匿迹了。

5、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使用背景烘托法。不仅写了海燕形象,还写了海燕内心深处的“深信”。

6、指导学生朗诵这部分。(注意讲过的关键语词的声调和朗读速度。)

六、布置作业

1、借助工具书,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字音。补充:鸥、吟、号叫。

2、背诵全诗。

3、朗读“有关资料”及“积累·联想”八。

4、完成“揣摩·运用”六。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第三幅画面中的描写手法。

2、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作品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含义,重点把握海燕的形象。

3、与郑振铎《海燕》(节选)的描写手法相比较进一步领会本文的写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出示小黑板:(注意联词)

2、“揣摩·运用”六参考答案:每组里相同的都是名词,不过一是处在短语中心词的位置,一是处在限制、修饰的定语位置,位置不同,当然作用也不同。

二、讲析第三幅画面(第12~16段)

1、这时的背景是云海相接,是白热化的斗争场面。

2、这段运用的比喻的特点是乌云、闪电都用“火”来做喻体,要仔细体会这火热的激情。

3、这段在句式上的特点是长句拆短,铿锵有力。

4、对海燕的描写仍然落笔于形象和声音,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突出其激越的强音。

5、指导背诵这部分。

三、研析象征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同学们阅读了“有关资料”1,了解当时社会形势的特点是沙皇统治残暴,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我们再回顾一下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比较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2、海燕形象:相似点。

3、其他形象的象征意义。

4、学习“有关资料”4,进一步辨析:象征与比喻的异同。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藏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注意“很大的思想内容。”象征的事物与比喻的事物都具有“相似点”这一要素,这是“同”。可是比喻的喻体与本体意义都比较简单,而象征中的象征体虽也是简单概念,但其本体却是有着“很大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不同之处。

四、与郑振铎的《海燕》比较

1、首先简介郑文的写作背景及思想内容(略)。

2、指导朗读课文与郑文。

注意:

⑴ 突出课文感情的激越高扬;

⑵ 突出郑文的感情真挚深沉,语调要舒缓轻柔。

3、比较分析:

相同:

⑴ 描写对象相同:海燕。

⑵ 描写背景相同:大海。

⑶ 均为托物言志之作。

⑷ 标题一样。

不同:……

五、什么叫散文诗

阅读“有关资料”3。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它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补充:这儿所说的“每行8个音节……”是按俄文讲的。)

六、听录音,边听边背诵全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快乐乐过新年
快乐的早上
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感
辉煌共和国
巨大的“流星雨”
医院里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春天的山
与五十年后的我面对面
春天来了
乐读记
难忘2009
有趣的运动会
祖国,我爱你
宽容是一种美德
试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点的选择与应用
关于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为范式研究
关于兼备企业背景的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成长个案研究
关于新一轮职教改革的表里和宣示
试析高职生职业生涯构想与计划
关于实施董事会制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定量分析法在高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试析从前元庄实验学校的办学谈陶行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试析创新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的“质疑—互动式”教学
关于政策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试论“学习领域”对职业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试析职业活动导向的文学课程体系探究
关于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
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
对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
《羚羊木雕》写作技法
《羚羊木雕》人物描写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羚羊木雕》案例探微
《羚羊木雕》学法指导
《羚羊木雕》课文鉴赏──深邃的立意美
《羚羊木雕》课标解读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羚羊木雕》课文结构分析
《羚羊木雕》课文导读
《羚羊木雕》学法引导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羚羊木雕》重难点突破
《羚羊木雕》课文简析
《羚羊木雕》典题例析